翻译
蜜蜂飞掠过,将山茶花上金黄的花粉尽数采尽,凋落的花蕊依然留存着如蜜露般的香气。等到春风再起时,还能剩下几枝花朵呢?近年来连豆类作物都遭受飞霜摧残,收成难保。
以上为【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 其五 · 赵昌四季:山茶】的翻译。
注释
1. 跋:文体名,写在书籍、书画作品之后的评述文字,多为品评、考证或抒感。
2. 王进叔:宋代收藏家,生平事迹不详。
3. 赵昌:北宋著名画家,善画花卉,尤工折枝花鸟,设色明丽,生动逼真。
4. 四季:指四时花卉图,此处为赵昌所绘春夏秋冬四季山茶之景。
5. 山茶:山茶科植物,冬春开花,花大而艳,耐寒,象征坚贞与孤高。
6. 游蜂掠尽粉丝黄:形容蜜蜂在花间采蜜,将黄色花蕊上的花粉带走。“粉丝黄”比喻花蕊细密如丝、色泽鲜黄。
7. 落蕊犹收蜜露香:凋谢的花蕊仍保留着如蜜般甜润的香气。
8. 待得春风几枝在:意谓等到春风吹拂之时,山茶花还能剩下多少枝头开放?暗示花期将尽。
9. 杀菽有飞霜:菽,豆类总称;杀菽,指霜冻导致豆类枯死。语出《诗经·豳风·七月》:“十月陨萚……九月叔苴。”后人用“杀菽”形容天灾损农。
10. 年来:近年来,暗含时局动荡、民生困苦之意。
以上为【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 其五 · 赵昌四季:山茶】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题跋王进叔所藏画作《赵昌四季·山茶》的五首之一。诗人由画中之景生发联想,借山茶花的命运抒写对自然变迁与人生无常的感慨。前两句描写山茶花盛极而衰的情景,细致入微,既见视觉之美,又含嗅觉之香;后两句笔锋一转,由花及农事,以“杀菽有飞霜”暗喻世事艰难、美好易逝,寄寓深沉的忧患意识。全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托物言志,体现了苏轼在题画诗中融情于景、由艺入道的艺术境界。
以上为【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 其五 · 赵昌四季:山茶】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为题画之作,并未拘泥于画面描摹,而是以山茶花的生命轨迹为切入点,展开对时间流转与自然规律的哲思。首句“游蜂掠尽粉丝黄”,动态十足,“掠尽”二字写出蜂群繁忙之状,也暗示繁华已去;次句“落蕊犹收蜜露香”,则转向静谧之美,残花虽落,余香犹存,体现一种哀而不伤的审美情调。第三句设问:“待得春风几枝在”,既是实问花期,亦隐喻美好事物能否经受时间考验。结句“年来杀菽有飞霜”陡然拓宽意境,从个体之花推及天下农事,将个人感怀升华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飞霜本属自然现象,但“杀菽”一词赋予其破坏性力量,折射出诗人对现实社会中天灾人祸频仍的忧虑。整首诗由微观到宏观,由物象到心象,充分展现了苏轼题画诗“以小见大、即物达情”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 其五 · 赵昌四季:山茶】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按语:“此诗借画中之花,寄时序之感,末句拓开一笔,涉及时政,可见东坡关怀民瘼之心。”
2. 清代纪昀评苏轼题画诗云:“随手点染,皆成妙谛,不专以刻画为工,而寄托深远。”(见《瀛奎律髓汇评》)
3. 近人陈寅恪在《元白诗笺证稿》中虽未直接评此诗,但指出:“宋人题画诗多重理趣,苏黄尤擅即物寓慨,此风实开后世文人画论之先。”可资参照理解此诗精神旨归。
4. 《宋诗精华录》(今人选评)称:“‘落蕊犹收蜜露香’一句,凄美动人,香魂不散,正如文人风骨,历劫犹存。”
以上为【跋王进叔所藏画五首 · 其五 · 赵昌四季:山茶】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