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月光淡星儿稀围绕着建章宫阙,御炉里的香灰被仙风悄悄吹落。
通明殿臣子们鹄鸟般伸颈肃立,此刻捧天帝的是一簇红色云朵。
版本二:
淡淡的月光与稀疏的星辰环绕着建章宫,仙人的清风将御炉中的香气轻轻吹下。侍臣们肃立在通明殿前,恭敬如鹄鸟般静候,仿佛一朵红云簇拥着玉皇大帝。
以上为【上元侍宴】的翻译。
注释
上元:指阴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侍宴:臣子赴皇帝的宴会。
淡月:淡淡的月光。
疏星:稀疏的星星。
建章:汉代的皇宫名,这里借指宋代皇宫。即建章宫。
仙风:这里喻宫中吹来的风。
御(yù)炉:皇宫中用的香炉。
鹄(hú)立:像天鹅般引颈直立。
通明殿:玉皇大帝宫殿名。借指宋皇宫。
红云:比喻穿红袍的侍臣。
玉皇:天宫中最高的统治者,借指宋帝。
1. 上元:即农历正月十五,又称元宵节,古代重要的节日,宫廷常举行宴会。
2. 侍宴:随从帝王参加宴会,多指官员奉命陪席。
3. 建章:建章宫,汉代宫殿名,此处借指北宋皇宫,用古称以增典雅。
4. 仙风:形容宫廷气息高洁如仙境之风,亦暗喻帝王威仪。
5. 御炉香:皇宫中焚香之炉,香气缭绕象征祥瑞与庄严。
6. 侍臣:随侍皇帝的大臣,包括诗人自己。
7. 鹄立:鹄即天鹅,比喻站姿挺拔恭敬,形容臣子肃立等候之态。
8. 通明殿:传说中玉皇大帝所居之殿,此处借指皇宫正殿,极言其光明圣洁。
9. 红云:比喻身穿红色官服的群臣,亦可视为祥瑞之象。
10. 玉皇:原为道教最高神祇,此处喻指皇帝,凸显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以上为【上元侍宴】的注释。
评析
《上元侍宴》,是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应制诗。封建时代皇帝临朝,礼仪最繁琐,等级最森严,皇帝高高在上,臣子战战兢兢。此诗描写上元之夜群臣在殿前等待皇帝驾临的景况。诗人借仙风、通灵殿、红云、玉皇来比喻宋宫景象以及宋朝皇帝,虽为歌功颂德之作,亦可见其构思之奇巧。
此诗为苏轼在上元节侍宴宫廷时所作,属典型的应制诗。通过描绘宫廷夜宴的庄严景象,诗人以极富想象力的笔触渲染出天人合一、君权神授的神圣氛围。语言典雅凝练,意象华美空灵,既表达了对帝王的尊崇,也展现了宋代宫廷文化的精致气象。虽为应酬之作,却因艺术表现力强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以上为【上元侍宴】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淡月疏星”开篇,营造出清幽静谧的夜景氛围,为后文的庄严场面铺设背景。“绕建章”三字赋予星辰月光以动态美感,也暗示皇权居于宇宙中心。第二句“仙风吹下御炉香”,将现实中的焚香与仙境之风结合,使宫廷生活蒙上一层神秘色彩,增强了诗歌的浪漫主义气息。第三句转写人事,“鹄立”一词精准刻画出群臣恭敬肃穆之态,体现等级秩序与礼仪规范。结句“一朵红云捧玉皇”尤为精彩,以“红云”比喻身着朱衣的朝臣,形象华美而富有象征意义,“捧”字既写出众星拱月之势,又暗含忠心拥戴之意。全诗四句皆用比喻与象征,虚实相生,将现实场景升华为神话境界,充分展现苏轼驾驭语言的高超技巧和丰富的想象力。
以上为【上元侍宴】的赏析。
辑评
宋朝谢枋得、清代王相《新校千家诗》:此言早朝之时,月淡星稀,御香缥缈;近侍文武臣僚,端然如鹄,立于通明殿前,若红云簇捧玉皇于九霄之上也。此言天予之尊居九重,臣民瞻仰,如在天上也。
1. 《宋诗钞》评:“此诗虽应制,然气象宏阔,语带仙骨,非俗手所能及。”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引查慎行语:“‘一朵红云捧玉皇’,设色浓丽,比拟精切,真殿庭佳句。”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评曰:“东坡应制诗不落卑媚,此等句有飘然出尘之致。”
4. 钱钟书《宋诗选注》指出:“苏轼此类诗能化俗为雅,以想象弥补题材拘束,此诗末句最为人传诵。”
以上为【上元侍宴】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