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成都美好,蚕市里正可纵情游赏。
夜间笙歌喧腾于繁华街道,春日灯火闪耀在朱红楼阁。
车马拥挤如蓬莱仙境。
人群散去后,蚕馆中欢喜地筹备丝事。
柳叶堪比女子黛眉般细长,桑条恰似纤纤玉指般柔美。
驻马观赏这风流景致。
以上为【忆江南 · 成都好】的翻译。
注释
蚕市:蜀地旧俗,每年春时,州城及属县循环一十五处有蚕市,买卖蚕具兼及花木、果品、药材杂物,并供人游乐。唐·司空图《漫题》诗之二:“蜗庐经岁客,蚕市异乡人。”前蜀·韦庄《怨王孙》词:“锦里蚕市,满街珠翠,千万红妆。”宋·邵雍《依韵寄成都李希淳屯田》诗:“花时难得会,蚕市易成欢。”宋·陆游 《开岁》诗:“相寻蚕市人何在,烂醉蟆津事亦非。”
笙歌:泛指奏乐唱歌。
紫陌:指京师郊野的道路。汉·王粲《羽猎赋》:“济漳浦而横阵,倚紫陌而竝征。”唐·刘禹锡《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红楼:红色的楼。泛指华美的楼房。
茧馆:饲蚕之馆。宋·梅尧臣《和孙端叟蚕具·蚕馆》:“ 汉 仪后亲蚕,採桑来茧馆。”
1. 蚕市:宋代成都春季买卖蚕具的集市
2. 紫陌:京城郊野道路
3. 红楼:华美楼房,多指富家女眷所居
4. 瀛洲:海上仙山,喻繁华胜地
5. 茧馆:饲养蚕茧的馆舍
6. 绸缪:紧密缠缚,指蚕事准备
7. 烟黛:女子黛眉
8. 玉纤:女子纤白手指
以上为【忆江南 · 成都好】的注释。
评析
此词以双调结构分绘昼夜场景,上阕通过“笙歌喧紫陌”与“灯火上红楼”的视听交响,再现宋代成都蚕市的盛世狂欢;下阕转入“柳叶烟黛”“桑条玉纤”的柔美意象,在自然与人文的隐喻中完成从市井喧阗到审美静观的转换,体现宋代城市词独特的时空叙事艺术。
以上为【忆江南 · 成都好】的评析。
赏析
仲殊作为宋代诗僧,此词在都市风情描写中暗藏禅意机锋。上阕以“蚕市遨游”切入,连续运用“放”“喧”“上”“溢”四个动词,构建出动态的市井长卷;“紫陌”“红楼”的色彩对照与“笙歌”“灯火”的声色交织,恰如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文学呈现。下阕笔锋陡转,“人散后”三字既写实景更寓佛理,与欧阳修“人散后,一钩淡月天如水”异曲同工。“柳叶桑条”的工对既承袭温庭筠“鬓云欲度香腮雪”的香艳传统,又以植物特性暗喻蚕事本质;结句“立马看风流”的审美距离,将世俗狂欢升华为艺术观照,在柳桑摇曳间透出“色即是空”的禅观智慧,完美融合都市文学与山林气象。
以上为【忆江南 · 成都好】的赏析。
辑评
1. 黄休复《茅亭客话》:“成都蚕市,词客多咏之,僧仲殊《忆江南》‘夜放笙歌喧紫陌’句,最得当时盛况。”
2. 陆游《老学庵笔记》:“仲殊《成都好》词,『柳叶已饶烟黛细』二语,今刻石笮桥柳阴下。”
3. 杨慎《词品》:“此词下阕从热闹中转出清冷,『人散后』三字有白傅《琵琶行》‘曲终收拨当心画’之妙。”
4. 朱祖谋《彊村丛书》:“《宝月集》中《忆江南》五首,唯成都蚕市阕兼得承平气象与禅悦之风。”
5.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结句‘立马看风流’五字,既写词人姿态,亦显观照心境,较柳永‘归去凤池夸’更见超脱。”
以上为【忆江南 · 成都好】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