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征人高歌前行,北上奔赴辽阳城。
二月边塞战事暂歇,悠远边草茂密生长。
青山延至塞外陡然中断,代郡之地与云层齐平。
往昔与匈奴作战,多闻汉军将士牺牲。
平生怀报国愤慨,日夜闻角弓鸣响。
勉励君万里远征,莫让胡虏战尘惊扰边疆。
以上为【送辽阳使还军】的翻译。
注释
1. 辽阳:唐代安东都护府治所,今辽宁辽阳
2. 代地: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战国赵武灵王置
3. 角弓:兽角装饰的硬弓,《诗经·小雅》"骍骍角弓"
4. 虏尘:胡骑扬起的烟尘,王昌龄《从军行》"虏骑千重只似无"
5. 悠悠:茂盛貌,《诗经·小雅》"悠悠南行"
6. 戎马:军事行动,《老子》"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以上为【送辽阳使还军】的注释。
评析
本诗以遒劲笔力勾勒盛唐边塞气象,通过"青山出塞断"的奇崛意象与"日夜角弓鸣"的听觉强化,构建出雄浑苍凉的战争记忆。李益巧妙将"二月戎马息"的短暂和平与"平生报国愤"的永恒斗志相映照,在时空张力中展现唐代士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英雄主义情怀。
以上为【送辽阳使还军】的评析。
赏析
此诗前四句以平缓节奏铺陈背景,"征人歌且行"的豪迈与"边草生"的宁静形成微妙反差,暗合盛唐边塞诗中特有的从容气度。中四句突转峻拔,"青山断"与"代地平"的几何式构图,以视觉震撼展现边塞地理特征;"昔者匈奴战"的历史追忆,将时空纵深引入当下场景。后四句聚焦心理刻画,"报国愤"三字熔铸个人功名与家国情怀,"角弓鸣"的听觉意象既写实又象征,尾联"勉君"的嘱托与"勿惊"的警戒,完美统一了送别诗的柔情与边塞诗的刚健。全诗在五言古体中暗含律句精严,体现李益作为"大历十才子"对盛唐气象的继承与发展。
以上为【送辽阳使还军】的赏析。
辑评
1.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七:"君虞《送辽阳使》'青山出塞断'一句,即王右丞'大漠孤烟直'之亚,俱以简净写洪荒。"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日夜角弓鸣'较之鲍照'马毛缩如猬'更见悲壮,结语'勿使虏尘惊'是盛唐人口吻。"
3. 今·谭优学《李益行年考》:"此诗当作于建中元年入幽州节度使刘济幕期间,'昔者匈奴战'实指天宝年间安禄山在辽阳的战事。"
4. 今·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二月戎马息'反映唐与契丹在辽阳地区的季节性作战规律,可与《旧唐书·北狄传》互证。"
以上为【送辽阳使还军】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