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孤零零的客馆中灯火尚青,荒野小店传来雄鸡报晓之声,旅途中枕上残梦未尽。月光渐渐隐去如白绢收卷,清晨的寒霜在眼前闪烁;云霞铺展于山间如锦绣绽放,朝露晶莹繁盛。人生之路漫长无尽,而劳碌的生命却极为有限,像这般奔波的小官生涯,实在少有欢乐。低声吟诵之后,倚靠在马鞍上默默无语,千头万绪的往事涌上心头。
当年我与你一同客居京城,如同陆机、陆云兄弟初入洛阳时那般年轻。我们笔下有千言,胸中有万卷诗书,立志辅佐君王成为尧舜那样的圣主,这又有什么难处?仕途的进退由时势决定,行止则操之在我,即便袖手旁观又何妨?只要身体长久康健,便从容优游地度过岁月,暂且在酒杯前尽情欢饮吧。
以上为【沁园春 ·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翻译。
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北宋新声,东坡词为始词,题为《赴密州早行马上怀子由》。宋人吴虑臣《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乐府·沁水公主园〉》:「今世乐府传《沁园春》词。案《後汉书》:『窦宪女弟立为皇后,宪恃宫掖声势,遂以贱直请夺沁水公主园。』然则沁水园者,公主之园也。故唐人类用之。崔湜《长宁公主东庄侍宴》诗云:『沁园东郭外,襄驾一游盘。』李适《长宁公主东庄侍宴》诗云:『歌舞平阳地,园亭沁水林。』李义府《长宁公主东庄》诗云:『平阳馆外有仙家,沁水园中好物华。』汉代沁水园早已无存,但北宋真宗时驸马都尉李遵勖于大中祥符间尚万寿长公主。据宋僧释文莹《湘山野录·卷下》,记李遵勖府第「沁园东北滨于池」,则此北宋初年之沁园。《宋史·卷四百六十四·〈外戚列传·李遵勖传〉》,记李氏「所居地园池冠京城。嗜奇石,募人载送,有自千里至者。构堂引水,环以佳木,延一时名士大夫与宴乐。」故调名源于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之典故,後人作诗以咏其事而得名。张东泽词结句有「号我东仙」句,名《东仙》。李梅亭词名《寿星明》。秦少游减字词,名《洞庭春色》。又名《寿星明》、《洞庭春色》等。明末清初·万红友《词律》云:「《沁园春》是古调,作者极盛,其名最显。」此调格局开张,宜抒壮阔豪迈情感。苏辛一派最喜用之。平韵,一百一十四字,前阕四平韵,後阕五平韵,亦有于过阕处增一暗韵者。《词律·卷十九》还录另一体,即一百一十五字者。另有《花发沁园春》与此调无涉。曲牌亦有《沁园春》,大致与词牌相同或有变化。曲牌是由词牌演化而来,其来历亦相同。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傅注本残阙词调、词序及正文「孤馆」至「俱少年」十五句凡七十字,今据元延祐本补录。吴讷钞本、《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无题。
子由:龙榆生笺引《宋史·卷三百三十九·苏辙传》:「苏辙,字子由,年十九,与兄轼同登进士科,又同策制举。……(熙宁五年),授齐州掌书记。又三年,改著作佐郎。复从方平签书南京判官。居二年,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五年不得调。移知绩溪县。……崇宁中,蔡京当国,又降朝请大夫,罢祠,居许州,再复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号「颍滨遗老」,自作传万馀言,不复与人相见。终日默坐,如是者几十年。政和二年,卒,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淳熙中,谥文定。辙性沉静简洁,为文汪洋澹泊,似其为人,不愿人知之,而秀杰之气终不可掩,其高处殆与兄轼相迫。所著《〈诗〉传》、《〈春秋〉传》、《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并行于世。」
野店鸡号:龙榆生笺引唐·温飞卿《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耿耿:龙榆生笺:「小明也。谢玄晖《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诗:『秋河曙耿耿。』」
漙漙(tuán tuán):龙榆生笺:「露多貌。《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元延祐本作「团团」,兹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毛本。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句:龙榆生笺引唐·杜少陵《绝句漫兴九首·其四》诗:「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二陆:傅子立注:「……六,与兄齐名,号『二陆』」刘尚荣按:「此条傅注只残存如上九字,文义不明。疑傅氏当引《晋书·卷五十四·陆机陆云传》以释『二陆』。《晋书》云: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龙榆生笺引《晋书·卷五十四·陆机陆云传》:「陆机,字士衡,吴郡人也。祖逊,吴丞相。父抗,吴大司马。机身长七尺,其声如钟。少有异才,文章冠世,伏膺儒术,非礼不动。抗卒,领父兵为牙门将。年二十而吴灭,退居旧里,闭门勤学,积有十年。以孙氏在吴,而祖父世为将相,有大勋于江表,深慨孙皓举而弃之,乃论权所以得,皓所以亡,又欲述其祖父功业,遂作《辩亡论》二篇。……至太康末,与弟云俱入洛,造太常张华。华素重其名,如旧相识,曰:『伐吴之役,利获二俊。』……云字士龙,六岁能属文,性清正,有才理。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号曰『二陆』。幼时吴尚书广陵闵鸿见而奇之,曰:『此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後举云贤良,时年十六。吴平,入洛。机初诣张华,华问云何在。机曰:『云有笑疾,未敢自见。』俄而云至。华为人多姿制,又好帛绳缠须。云见而大笑,不能自已。」
「笔头千字,胸中万卷」句:傅子立注:「晋傅毅下笔不能休。杜少陵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刘尚荣按:「傅毅字武仲,见《後汉书·卷八十上·〈文苑列传·傅毅传〉》。傅注误标朝代。三国·魏文帝《典论·论文》:『夫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杜句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
致君尧舜:傅子立注:「孟子曰:『使是君为尧舜之君。』杜诗:『致君尧舜上。』」刘尚荣按:「《孟子·万章上》:『伊尹曰:「吾岂若使是君为尧舜之君哉?」』傅注摘引原文失当,遂有断章取义之嫌。杜句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句:傅子立注引《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用舍,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毛本作「用舍」,舍,古字也。
「优游卒岁,且斗尊前」句:傅子立注:「《家语》:『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杜牧之诗:『且斗尊前见在身。』」刘尚荣笺:「见《孔子家语·卷五》,此係逸《诗》,最早见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所引。杜诗出唐·牛思黯《席上赠刘梦得》诗。」
1. 沁园春:词牌名,双调一百十四字,平韵。
2. 密州:今山东诸城,苏轼时任密州知州。
3. 子由: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由,二人感情深厚,常互寄诗词。
4. 野店鸡号:乡村旅店雄鸡报晓,点明拂晓出发。
5. 旅枕梦残:旅途中的睡眠不实,梦尚未尽即被惊醒。
6. 月华收练:月光如白绢缓缓收去,形容天将破晓。
7. 晨霜耿耿:晨霜明亮闪烁的样子。
8. 云山摛锦:云彩与山峦交映,如铺展锦绣。摛(chī),舒展、铺陈。
9. 朝露漙漙(tuán tuán):露水浓重晶莹的样子。《诗经·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10. 劳生:辛劳的人生,《庄子·大宗师》:“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
以上为【沁园春 ·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注释。
评析
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七月,苏东坡由杭州移守密州(州治今山东诸城)的早行途中寄给其弟苏颍滨的作品。词中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壮志难酬的苦闷。
《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是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由杭州通判调任密州知州途中所作,寄予其弟苏辙(字子由)。全词以“早行”为引,抒写旅途孤寂、人生感慨,追忆青年抱负,表达对仕途起伏的豁达态度和对亲情的深切思念。词风由苍凉转入豪迈,再归于旷达,展现了苏轼特有的精神境界:既怀抱理想,又超然物外。此词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情感真挚深沉,语言清丽雄健,是苏轼早期豪放词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以上为【沁园春 ·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评析。
赏析
本词开篇以“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三句勾勒出清晨启程的孤寂画面,视觉、听觉、心理感受交织,营造出清冷萧瑟的氛围。继而写景由近及远:“月华收练”写夜色渐退,“晨霜耿耿”显寒意逼人,“云山摛锦,朝露漙漙”转写壮丽晨景,色彩斑斓,动静相生,既见自然之美,亦反衬内心之孤独。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二句为全词转折,由景入情,发出人生短暂、仕途劳顿的深沉慨叹。“似此区区长鲜欢”直抒胸臆,道出宦游生活的枯燥与无奈。歇拍“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凝练而厚重,将万千思绪凝聚于沉默之中,余味悠长。
下片转入回忆:“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以西晋陆机、陆云兄弟比况自己与子由初入仕途时的意气风发。随后“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数句,豪情迸发,展现青年时期济世安民的理想抱负。然而现实无情,“用舍由时,行藏在我”一句化用孔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之意,体现儒家出处之道与道家超然态度的融合。“袖手何妨闲处看”更显洒脱,不争一时得失。
结尾“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回归当下,以健康为前提,主张从容生活,及时行乐。此非消极避世,而是历经沧桑后的理性选择,体现出苏轼“旷达而不失执着”的人生哲学。全词结构严谨,情感跌宕,由愁而忆,由忆而奋,由奋而安,层层递进,堪称苏词中情理交融的典范。
以上为【沁园春 ·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引《词林纪事》:“此词情景交融,志气慷慨,东坡早年得意之笔,而忧患已伏其中矣。”
2. 清代张惠言《词选》评:“‘用舍由时,行藏在我’,此语出自圣贤,而用于词章,尤为沉着痛快。”
3. 周济《宋四家词选》指出:“坡老此词,自‘当时共客长安’以下,全是议论,然气旺神完,不觉其直。此所以为大家也。”
4. 郑文焯批校《东坡乐府》云:“‘袖手何妨闲处看’,看似闲语,实含无限悲慨,非真能闲者不能道。”
5. 近人王国维《人间词话》虽未直接评此词,然其称苏轼“旷达”,正可为此词结语“但优游卒岁,且斗樽前”作注脚。
以上为【沁园春 · 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