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版本二:
想要知道即将逝去的这一年,就像一条蛇滑向深谷一般。它长长的身躯一半已经隐没不见,离去的势头又有谁能阻挡?更何况想伸手去抓住它的尾巴,即使再勤勉努力,也终究无可奈何。孩子们勉强忍着不睡,在守夜时喧闹欢笑。真希望清晨的鸡鸣暂且不要响起,更怕听到鼓声催促时间流逝。坐得久了,灯芯燃尽成灰,起身观望,只见北斗星已斜向天边。明年难道就没有年岁了吗?只是担心心中的志事会再次虚度蹉跎。就在这除夕之夜尽力奋发吧,毕竟青春尚在,还值得自豪称道。
以上为【守岁】的翻译。
注释
垂尽:快要结束。
壑(hè):山谷。
修鳞:指长蛇的身躯。
强(qiǎng):勉强。
讙譁:喧哗,大声说笑或叫喊。
挝(zhuā):击,敲打,此处指更鼓声。
灯烬(jìn):灯花。烬,物体燃烧后剩下的部分。
北斗斜:谓时已夜半。
蹉跎(cuō tuó):时间白白过去,光阴虚度。
1. 守岁:旧俗除夕夜合家团聚,通宵不眠,以待新年的到来,称为“守岁”。
2. 垂尽岁:即将结束的一年,指除夕。
3. 赴壑蛇:滑向山谷的蛇,比喻岁月迅速流逝,难以挽留。
4. 修鳞:长鳞,代指蛇身,此处借指年岁。
5. 没(mò):隐没,消失。
6. 系其尾:拉住蛇的尾巴,比喻试图挽留逝去的时光。
7. 强不睡:勉强不睡觉,指儿童为守岁而强撑不眠。
8. 相守:相伴守候。
9. 讙譁(huān huá):同“喧哗”,吵闹。
10. 更鼓:古代夜间报时的鼓声,此处代指时间的推移。
11. 挝(zhuā):敲击。
12. 灯烬落:灯芯燃尽后掉落,形容夜已深。
13. 北斗斜:北斗星倾斜,表示夜深天将晓。
14. 蹉跎:虚度光阴。
15. 少年犹可夸:尚处少年或青年时期,仍值得骄傲和珍惜。
以上为【守岁】的注释。
评析
《守岁》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把就要逝去的年岁,比作游向幽壑、势不可当的长蛇,并说守岁正如想要系住它的尾巴,纯属徒劳无功。诗中又细致地描述了人们守岁的情景与心情。“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二句,用虚笔表现了诗人怀亲思弟、想要及早建立功业等心愿和对青春年华的爱惜。全诗以篇首六句的妙喻醒人耳目,后半篇则意思平常。
《守岁》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通过除夕守岁的场景,抒发了对时光飞逝的深切感慨与对人生志业未竟的忧思。诗人以“赴壑蛇”比喻岁月之不可挽留,形象生动而富有哲理意味。全诗由景入情,由外及内,从儿童嬉闹的热闹反衬出诗人内心的沉静与焦虑,最终落脚于“努力尽今夕”的积极人生态度,体现了苏轼既深感人生无常又不失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宋代守岁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守岁】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开篇,起势突兀,比喻奇崛,将抽象的时间具象化为一条滑入深渊的长蛇,极写年岁之不可挽留,奠定了全诗感时伤逝的基调。中间写儿童“强不睡”“相守夜讙譁”,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内心的清醒与沉重。继而“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主观上祈愿时间停留,进一步凸显对光阴流逝的畏惧。坐久灯残、北斗斜转,细节描写中透出孤寂与沉思。结尾两句由悲转振,“努力尽今夕”是痛定思痛后的觉醒,“少年犹可夸”则流露出自勉与希望,展现了苏轼旷达中不失奋进的人生态度。全诗结构紧凑,意象鲜明,情感跌宕,既有哲理深度,又富生活气息,堪称咏岁诗中的典范。
以上为【守岁】的赏析。
辑评
清·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一结“守”字,精神迸出,非徒作无聊自慰语也。
清·爱新觉罗·弘历《唐宋诗醇》:前六句比,中六句赋,结句犹可夸者,非幸词,正以见去日苦多,而盛年之不再也。此与《别岁》一首,佳处不减魏武短歌。
1. 《宋诗钞》评:“此诗以蛇喻岁,奇警动人,非东坡不能道。”
2. 清·沈德潜《说诗晬语》云:“苏子瞻《守岁》诗,感慨深矣。‘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非有志之士不能言。”
3. 清·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前半设喻奇创,后半情致缠绵,结处振起,的是名作。”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此诗写守岁情景,而寓惜阴之意。‘努力尽今夕’,尤为警策。”
以上为【守岁】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