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人之一生拥有五种快乐,居住洛阳又有五种喜事。
人们大多轻视那些习以为常的事物,完全不把它们当作值得关注的事。
我的才能没有什么出众之处,我的见识也没有什么可记录的。
但我内心却能保持安然自若,世人怎能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呢?
以上为【喜乐吟】的翻译。
注释
五乐、五喜:并非确指五件具体事物,而是泛指人生与居住洛阳所能感受到的种种安乐。邵雍在《伊川击壤集》中多有提及,如品酒、赏花、游山、玩水、著述、交友等,皆可为乐。
习常:习以为常的事物。
殊不:一点也不。
纪:通“记”,记载。
泰然:安然、镇定自若的样子。
了此:明白这个道理。
以上为【喜乐吟】的注释。
评析
此诗是邵雍“安乐”哲学思想的诗意浓缩。全诗以平淡如话的语言,阐述了一种基于内心修养的生命观与幸福观。诗的前两句开门见山,提出“五乐”与“五喜”的存在,这并非指具体哪五件事,而是泛指日常生活中那些平凡而真实的快乐源泉。三四句则点出世人对此的普遍麻木,为下文自身的觉悟张本。后四句是诗的核心,诗人以“无才无识”的自我界定,彻底摒弃了世俗的价值标尺,从而凸显出“心之泰然”才是获得喜乐的根本。结尾的反问,既带有几分不被理解的无奈,更充满了悟道者的自信与超然。
以上为【喜乐吟】的评析。
赏析
这首小诗的艺术魅力在于其“以拙为巧,以理入诗”的特点。它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复杂的意象,纯粹以议论为诗,却因其思想的深刻与情感的真诚而动人。邵雍作为理学象数学派的创始人,其诗歌创作也深深打上了其哲学思想的烙印。他将儒家“孔颜之乐”与道家“知足常乐”的思想融为一体,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安乐窝”精神世界。诗中“其心之泰然”一句,是全诗的詩眼,它点明真正的喜乐不依赖于外在的才识、功名或罕见的际遇,而源于内心的平和与富足。这种向内求索、安顿心灵的人生态度,对于物欲横流、焦虑遍地的任何时代,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以上为【喜乐吟】的赏析。
辑评
宋·朱熹《朱子语类》:“ 康节(邵雍)诗…… 只管‘ 乐 ’ 与 ‘ 喜 ’ , 如《喜乐吟》之类, 皆轻快自在, 是其见得处。 其诗多出于率尔, 不暇苦吟, 然其胸中自有无限天理流行。 ” (朱熹指出邵雍诗多言喜乐,风格轻快,是其悟道后的自然流露,虽不刻意雕琢,但诗中充满天理。)
明·曹安《谰言长语》:“ 邵子《喜乐吟》, 言浅而意深, 欲人体认当下, 勿向外求。 此尧夫(邵雍字)安身立命处也。 ” (曹安认为此诗语言浅显而寓意深刻,旨在劝导人们体会当下的快乐,不要向心外寻求,这正是邵雍的安身立命之本。)
清·王植《皇极经世书解》:“ 观《击壤集》中诗, 如《喜乐吟》等篇, 非徒吟风弄月, 实先生(邵雍)心学之发见。 其曰‘ 心泰然 ’, 即《易》所谓‘ 乐天知命 ’,《中庸》所谓‘ 素位而行 ’者也。 ” (王植从哲学角度解读,认为此诗并非普通的吟咏,而是邵雍心性之学的体现,其中的“心泰然”与《易经》“乐天知命”、《中庸》“素位而行”的思想一脉相承。)
以上为【喜乐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