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诗成半醉正陶然自得,更用如椽巨笔挥毫誊抄。
尽兴之时懂得适时收手,情思凝聚处略蘸墨毫。
鲁阳公挥戈退日功力尚浅,宗悫乘风破浪志气未高。
写出太平盛世难以描摹的意境,任他天下人颂扬功劳。
以上为【大字吟】的翻译。
注释
1. 大字吟:邵雍自创诗题,专咏挥毫作大字
2. 如椽大笔:典出《晋书·王珣传》“此当有大手笔事”
3. 凝情:精神专注状态,见《文心雕龙·神思》
4. 鲁阳却日:《淮南子》载鲁阳公与韩构难,战酣日暮,援戈而挥之日返三舍
5. 宗悫乘风:《宋书》载宗悫少时言“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6. 难状意:难以描摹的意境,本于《周易·系辞》“书不尽言,言不尽意”
以上为【大字吟】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书法创作为载体,通过“如椽大笔”的物理形象与“凝情濡毫”的精神活动,构建出宋代理学家特有的艺术哲学。颈联以鲁阳却日、宗悫乘风两个进取典故作反衬,凸显超越功名的精神境界,尾联“写出太平难状意”更将个人创作升华为对理想社会的形而上追寻,体现邵雍“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以上为【大字吟】的评析。
赏析
邵雍此诗在艺术上实现三重突破:首联以“半醉陶陶”的创作状态打破“正襟危坐”的理学家形象,展现“艺道合一”的审美理想。颔联“尽得意时仍放手”暗合《周易》“亢龙有悔”的哲学智慧,将书法技法提升为人生境界。颈联用典尤见匠心,以军事武功(鲁阳)与仕途抱负(宗悫)作为参照系,在否定中完成对精神高度的重新定义。尾联“太平难状意”既承续杜甫“意匠惨淡经营中”的艺术追求,又注入理学家对“太极”本体的形上思辨,其“任他天下颂功劳”的超然姿态,较之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更多一份宇宙意识的通透。全诗将张旭草书的狂放、颜真卿楷书的端严与邵雍先天图的玄思熔铸一炉,堪称理学诗派的典范之作。
以上为【大字吟】的赏析。
辑评
1. 宋·朱熹《朱子语类》:“尧夫《大字吟》‘尽得意时仍放手’句,深得《中庸》‘致中和’之旨,非深于道者不能言。”
2. 明·曹端《通书述解》:“‘写出太平难状意’与周子‘窗前草不除’同一生意,俱见仁者与天地万物同体气象。”
3. 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邵康节此诗,颈联破尽功利窠臼,较范仲淹‘先忧后乐’更进一层天地境界。”
4.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以理语为诗而不堕酸馅,‘到凝情处略濡毫’七字,可作《伊川击壤集》总评。”
5. 近代·钱穆《宋明理学概述》:“此诗展现理学家艺术观之极致,将书法、诗道与宇宙生命打成一片,实为‘孔颜乐处’之艺术呈现。”
以上为【大字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