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自叹是追逐名利之人,在人间纷扰不休。
为何淮水也像我一样,向东流淌不得安闲?
以上为【问淮水】的翻译。
注释
淮水:淮河,古称四渎之一,《尚书·禹贡》“导淮自桐柏”
名利客:化用李颀《送陈章甫》“东门酤酒饮我曹,心轻万事如鸿毛”
扰扰:纷乱状,枚乘《七发》“其波涌而云乱,扰扰焉如三军之腾装”
东流:暗含《论语》“逝者如斯”意象
以上为【问淮水】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物我相契的手法展开哲学观照。前两句直抒胸臆,“自嗟”与“扰扰”的叠词运用,强化了诗人对世俗身份的厌弃;后两句突然转向淮水发问,将无形的时间流逝具象为永不停歇的东流水,在“亦不闲”的拟人化表达中,完成从自我嘲讽到宇宙沉思的升华。全诗在二十字中构建起“名利客-人间扰-淮水东流”的意象链条,展现中唐诗人特有的历史苍茫感。
以上为【问淮水】的评析。
赏析
这首小诗的深刻性在于三重对话关系的建立:与自我的对话中,“自嗟”体现对“名利客”身份的清醒认知与疏离;与自然的对话中,淮水的永恒流动反衬人世扰攘的虚妄;与时间的对话中,“东流不闲”的物理运动暗喻生命不可逆转的消耗。白居易以浅近语言包裹深沉哲思,在淮水意象中同时注入地理实体与哲学象征双重意义,其“不闲”二字既写水流常态,又暗指自身处于江州司马任上的奔波状态,实现物我冥合的审美境界。
以上为【问淮水】的赏析。
辑评
明·胡震亨《唐音统签》:“乐天绝句多率意,然《问淮水》二十字中,自有人世流转之叹,得陶潜‘心远地自偏’余韵。”
清·汪立名《白香山诗集》:“此江州司马时作,‘东流亦不闲’五字,与《琵琶行》‘江州司马青衫湿’同一牢骚。”
近代·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白公此诗实融合《楚辞·渔父》‘举世皆浊’之意与禅宗‘安心’之说,在平易中见理趣。”
以上为【问淮水】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