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何事能触动人心深处?欲寻其源却无处可寻。
天地阴阳尽在掌握,万物变化不扰心神。
璞石中常藏匿美玉,沙砾里屡屡见真金。
道理分明却难参透,仍需沉心静思沉吟。
以上为【逍遥吟】的翻译。
注释
两仪:指天地或阴阳,出自《易经》“易有太极,是生两仪”。
万化:万物变化,语出《庄子》“万物之化也”。
石里藏玉:化用《韩非子》“玉隐石间”,喻真理藏于平凡。
砂中得金:源自禅宗“沙里淘金”,象征从纷杂中提炼本质。
沉吟:深思默想,取自古诗“沉吟至今”(曹操《短歌行》)。
以上为【逍遥吟】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逍遥”为题,实则探讨人对宇宙规律的认知与超脱。邵雍作为理学家,将易理融入诗境,强调通过内在修养达到“两仪在手”的豁达。诗中“石藏玉”“沙得金”隐喻万物皆含天道,需深思方能悟得。语言平实而意蕴深邃,体现了宋诗“以理入诗”的特点。
以上为【逍遥吟】的评析。
赏析
诗首联以问句引发思考,暗示天道幽微难测;颔联展现主体对宇宙的掌控与超然,呼应邵雍“观物”哲学;颈联以自然意象喻指真理隐匿于日常,需慧眼识辨;尾联回归理性探索,强调“沉吟”的重要性。全诗层层递进,由问至答,由外至内,融合儒道思想,呈现一种理性与诗意交织的逍遥境界。
《逍遥吟》不仅是邵雍个人哲学思想的诗意表达,更反映了宋代理学对诗歌的渗透。其价值在于以简驭繁,将玄奥的宇宙观转化为可感的艺术形象,引导读者在沉吟中接近天道,实现精神上的“逍遥”。
以上为【逍遥吟】的赏析。
辑评
朱熹《朱子语类》:“尧夫(邵雍)诗如‘两仪长在手’,可见其胸次洒落,直与造化相通。”
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邵子之诗,寓理于象,平淡中见深邃,《逍遥吟》尤得其要。”
近人钱钟书《谈艺录》:“宋人理诗,至康节(邵雍)而极,然非枯燥说教,乃以意象载道,如‘石玉’‘砂金’,理趣盎然。”
以上为【逍遥吟】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