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年老反而多情喜好往来应酬,夜间敞开家门招待僧侣宾客。
学习调养气息后衰弱中见康健,以无心之境在喧闹处得清闲。
养病未能辞去微薄官俸,真要忘却名利何必隐居深山。
与君别有相知的情分,共同置身于有用无用之间。
以上为【咏怀寄皇甫朗之】的翻译。
注释
1. 皇甫朗之:皇甫曙,字朗之,白居易妻兄
2. 老大:年老
3. 开关:开启门闩
4. 调气:道家养生术
5. 不用心:禅宗“无心”境界
6. 薄俸:微薄官俸,时白居易任太子少傅
7. 忘名:忘却功名
8. 深山:传统隐逸场所
9. 相知分:相知的情分
10. 木雁间:《庄子·山木》典,喻有用与无用之间
以上为【咏怀寄皇甫朗之】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通透智慧勾勒出中隐境界,首联“招僧待客”的开放姿态与“夜开关”的时空选择,展现大历诗人特有的社交形态。颔联“调气衰中健”揭示养生真谛,“不用心闹处闲”深得禅宗三昧。颈联在“薄俸”与“深山”间找到现实平衡,尾联“木雁间”的哲学定位,将个人交谊升华为处世智慧的共鸣。
以上为【咏怀寄皇甫朗之】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大和九年(835)白居易洛阳晚年时期,是其“中隐”思想的诗化呈现。全诗结构暗合“体-用-境”的哲学层次:首联写社交之“用”,以开放姿态保持生命活力;颔联写修养之“体”,通过调气禅观获得内在安宁;颈联写现实之“境”,在仕隐间找到微妙平衡。尾联“木雁间”的定位尤见匠心,既是对《庄子》“处乎材与不材之间”的化用,又融入白居易独特的世俗智慧——不极端弃世,不汲汲功名,这种“不离世间觉”的人生态度,较之陶渊明的彻底归隐更具现实可行性。诗中“不用心”三字堪称诗眼,既指禅宗“应无所住”的心法,又暗含对牛李党争的政治超脱,展现诗人晚年圆融无碍的精神境界。
以上为【咏怀寄皇甫朗之】的赏析。
辑评
1. 方回《瀛奎律髓》:“乐天晚诗每见道语,‘不用心来闹处闲’七字,真得庖丁解牛之妙。”
2. 袁宗道《白苏斋类集》:“‘养病未能辞薄俸’句,道尽中隐真谛,较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更近人情。”
3. 赵翼《瓯北诗话》:“结句用《庄子》木雁说而不露痕迹,与香山‘无情水任方圆器’句同其妙悟。”
4. 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诗中‘同置身于木雁间’实中唐士大夫明哲保身之共同心理,可作牛李党争时期文人处境之注脚。”
以上为【咏怀寄皇甫朗之】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