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您犹如天马玉花骢,万里行程转瞬完成不计功劳。
庖丁解牛般游刃有余,匠石运斧不停自成风声。
怎会十日停驻鞭策之外,早已在谈笑间赋就千篇诗章。
只恐参禅之余尚存此诗癖,如卓锥立地仍是去年窘境。
以上为【次韵钱穆父还张天觉行县诗卷】的翻译。
注释
1. 钱穆父:钱勰,苏轼友人,曾任开封府尹
2. 张天觉:张商英,北宋名臣,著有《护法论》
3. 天马玉花骢:化用杜甫《丹青引》“先帝天马玉花骢”
4. 投刃皆虚:《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
5. 运斤成风:《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使匠石斫之”
6. 敲榜:鞭策,韩愈《荐士》“劝君砺戈矛,莫使虚牝掷”
7. 卓锥:立锥之地,《景德传灯录》“卓锥之地亦无”
8. 去年穷:用灵云志勤禅师见桃花悟道典,《五灯会元》“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9. 不计功:杜甫《房兵曹胡马》“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10. 学禅:苏轼与钱勰均参禅,《苏轼文集》载与钱穆父论禅书札
以上为【次韵钱穆父还张天觉行县诗卷】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博喻手法赞友人诗才,前两联通过“天马”“投刃”“运斤”等复合意象,展现其创作的自由境界与纯熟技艺;后两联借“十日千篇”的效率反差与“卓锥去年”的禅机对话,在戏谑中暗含对文学执着与禅悟关系的深层思考。全诗将才性赞美提升至哲学观照,典型体现苏诗“出新意于法度”的特征。
以上为【次韵钱穆父还张天觉行县诗卷】的评析。
赏析
此诗作于元祐六年(1091)苏轼知颍州时,展现其晚年诗风的浑化之境。首联以骏马为喻,“万里须臾”既赞诗思敏捷,更暗合《般若经》“一念遍满三千大千世界”的时空观。颔联连用《庄子》二典,“投刃虚余”状其创作从容,“运斤成风”喻其技艺精纯,二者共同构建出“技进于道”的审美理想。颈联“十日外”与“千篇中”对举,在时间密度与创作数量的反差中,凸显友人“游戏三昧”的创作状态。尾联突转禅机,“学禅馀此”的调侃,既呼应张商英的护法身份,更揭示艺术执着与佛法空观的微妙关系;“卓锥去年”以禅宗公案收束,在立锥之地的窘迫与桃花悟道的解脱间,留下永恒的哲学叩问。
以上为【次韵钱穆父还张天觉行县诗卷】的赏析。
辑评
1.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投刃’‘运斤’一联,双龙搅海之势,而‘卓锥’结语忽作蜻蜓点水,此所谓般若如大火聚者。”
2. 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后四句用禅语如盐著水,非徒作机锋较量。”
3. 汪师韩《苏诗选评笺释》:“以庄语起,以禅语结,中间‘十日千篇’极恣肆之致,而气脉自浑融。”
4. 赵克宜《角山楼苏诗评注汇钞》:“‘如何’二句质而实腴,‘只恐’二句谑而近虐,皆苏诗独造之境。”
5. 日本·赖山阳《东坡诗钞》:“‘卓锥犹是去年穷’七字,可作《楞严》‘知见立知,即无明本’注脚,宋诗说理至此方不堕理窟。”
以上为【次韵钱穆父还张天觉行县诗卷】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