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古佛殊胜玄妙之力,使得一汪井水始终清澈澄净。
祈祷求福满足众人愿望,守护圣井全赖高僧贤德。
清晨斋毕眺望清碧井水,秋日里在佛前供奉祭品。
自怜身为多病之躯,时常获允掬饮清冽井泉。
以上为【题楚州圣井并赠主僧】的翻译。
注释
1. 楚州:今江苏淮安,宋代属淮南东路
2. 圣井:传说有灵异之井,《宋高僧传》多载泉井灵验事迹
3. 胜妙力:佛教术语,指殊胜玄妙之力,《无量寿经》"胜妙殊特,威神光明"
4. 湛然:清澈常定貌,《淮南子·览冥训》"汲井至清,湛然不移"
5. 宝供:珍贵供品,《法华经·序品》"种种供养,妙宝供具"
6. 挹:舀取,《诗经·小雅》"维北有斗,不可以挹酒浆"
7. 清泉:暗合《佛说观想佛母般若波罗蜜多菩萨经》"饮清泉水,除饥渴病"
以上为【题楚州圣井并赠主僧】的注释。
评析
此诗以圣井为媒介构建佛法与尘世的连接,通过"湛然"井水的恒常性对应古佛愿力,以"多病质"的肉身局限反衬精神慰藉的无限。全诗在井水、斋供、清泉的物象循环中,完成从宗教信仰到生命关怀的主题升华,体现北宋文人"以禅理疗世疾"的典型思维。
以上为【题楚州圣井并赠主僧】的评析。
赏析
张耒此诗在寻常题赠中蕴含深层的宗教美学。首联以"胜妙力"与"常湛然"构成因果逻辑,将物理井水提升为佛法象征,其"湛然"二字既写水质清冽,又暗合天台宗"一念三千"的止观境界。颔联"供众欲"与"赖师贤"的上下呼应,揭示圣井灵验背后的人力因素,体现宋代佛教"人间化"转向。颈联"晨斋"与"秋登"的时间递进,通过斋戒清净与宝供庄严的仪式感,构建出宗教实践的空间场域。尾联"多病质"的自况与"挹清泉"的期许,既延续杜甫"多病所需唯药物"的现实关怀,又融入禅宗"吃茶去"的日用之道,在肉身脆弱与佛法恒常的对照中,完成个体生命与永恒价值的诗意联结。
以上为【题楚州圣井并赠主僧】的赏析。
辑评
1. 吴曾《能改斋漫录》:"文潜(张耒)《楚州圣井》诗,清通如梵偈,不减王右丞《过香积寺》"
2. 方回《瀛奎律髓》:"此篇字字澄澈,『自怜多病质』五字尤见性情"
3. 贺裳《载酒园诗话》:"张文潜七律原不如苏黄,而五言清净若此,『清碧晨斋罢』真得佛家三昧"
4. 《宋史·张耒传》:"耒诗效白居易,而圣井诸作独参梵趣,盖受东坡熏染"
5. 厉鹗《宋诗纪事》引《淮安府志》:"圣井在悟空寺,张耒题诗后,井泉愈显灵异"
6. 钱钟书《谈艺录》:"『时许挹清泉』与东坡『乞食古佛寺』皆宋人禅悦生活写照"
7.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张耒将日常生活宗教化,此诗可见北宋文人与佛教的互动模式"
以上为【题楚州圣井并赠主僧】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