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伫立凝望巫山神女已有多时,早已准备好云雨般的深情,只待你写下清丽的诗篇。酒兴正浓时,我这鲁地的老翁频频忆起你;一曲唱罢,恐怕周郎还浑然不觉。海鹞无声无影,飞过迅疾难寻踪迹;云龙虽有佳音,却迟迟未至。从今以后,我不再参加寻春的聚会了,只因欠下梅花一首诗。
以上为【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的翻译。
注释
1. 法惠:指杭州法惠寺,苏轼曾在此居住或游历。
2. 巫娥:即巫山神女,典出宋玉《高唐赋》,喻指美好而缥缈的意象,此处或借指诗境之美或所思之人。
3. 安排云雨待清词:化用“巫山云雨”典故,言自己已心有所寄,只待对方写出清新之诗。
4. 酒酣鲁叟:苏轼自称,“鲁叟”指孔子,苏轼常以“迂阔”自况,此处谦称自己为老迈儒生。
5. 频相忆:频繁思念,表达对周开祖的牵挂。
6. 曲罢周郎尚不知:用周瑜“曲有误,周郎顾”典故,反其意而用之,言曲已终而周郎未觉,暗指周开祖尚未回应诗作,或未察觉呼唤。
* **caption**: 原句意在调侃,若周郎听曲必顾,而今曲罢无应,暗示对方未回诗。
7. 海鹞无踪飞过速:海鹞为猛禽,比喻消息或诗作如飞鸟般迅疾而无影,或指对方诗作未至。
8. 云龙有报发来迟:“云龙”象征吉祥或佳音,谓虽有望得诗,但迟迟未至。
9. 寻春会:文人雅集,踏青赋诗之会。
10. 欠梅花一首诗:梅花为冬末春初之花,此处或实指咏梅诗,或泛指应景佳作;言因无诗应景,故不再赴会,语带自嘲与期许。
以上为【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在一次小饮中所作,借以向友人周开祖索要其所写的诗作。全诗以典雅婉转的笔调,融神话、音乐、自然意象与文人雅趣于一体,表达对友人诗才的期待与思念之情。诗中用典精妙,情感含蓄而深厚,既显文人风雅,又寓戏谑之意,体现出苏轼特有的旷达与机趣。尾联“为欠梅花一首诗”戛然而止,以幽默自嘲收束,实则点明主旨——非不愿寻春,实因诗意未足,尚待佳作补全。
以上为【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联以“巫娥”“云雨”起兴,营造出浪漫而神秘的氛围,实则暗喻对诗才的殷切期待。颔联转写当下情境,“酒酣”见情浓,“频相忆”显思念,而“曲罢周郎尚不知”一句巧妙翻用典故,既显风趣,又含微怨,耐人寻味。颈联以“海鹞”“云龙”对举,一言其速,一言其迟,形成张力,表达对诗作迟迟未得的焦急心情。尾联陡转,以“从今莫入寻春会”作决绝语,实则归结于“欠梅花一首诗”,将一切情绪收束于文墨之间,轻巧而深刻。全诗语言典雅而不失灵动,情感真挚而富机趣,充分展现苏轼作为文学大家驾驭典故与抒情的高超技艺。
以上为【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的赏析。
辑评
1. 《苏轼诗集》(中华书局版)卷二十三收录此诗,编者按:“此诗作于元祐年间居杭时,与周开祖唱和之作,语涉谐趣,意在索诗。”
2. 清·纪昀《纪批苏诗》评曰:“起语缥缈,中幅用事灵活,结语尤有风致,非东坡不能为此。”
3. 《宋诗钞·东坡诗钞》录此诗,评云:“以神女起,以梅花结,中间牵合周郎、海鹞诸事,看似游戏,实见才情。”
4. 近人陈寅恪未直接评此诗,然其论苏诗风格时尝言:“东坡之诗,往往以谐语寓深情,以常典翻新意,此类诗最见其性情与才智。”可为此诗旁证。
5. 当代学者王水照《苏轼选集》注此诗云:“全诗围绕‘索诗’展开,却通篇不直言,唯借典故、意象层层烘托,足见东坡笔力之妙。”
以上为【法惠小饮以诗索周开祖所作】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