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历经三朝出处始终从容大度,到晚年时更见二位长者交情之深厚。
乘兴而来不辞千里跋涉之远,畅怀对饮欣喜共举一杯之欢。
你们治国安邦的良策必将载入青史,家族传承的美德自有清正家风。
自愧我尚被世俗官务所牵绊,终日仰慕那高飞于九霄的冥冥鸿雁。
以上为【题永叔会老堂】的翻译。
注释
1. 永叔: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政治家。
2. 会老堂:堂名,为欧阳修与同辈官员聚会之所,具体地点或在颍州(今安徽阜阳),欧阳修晚年退居之地。
3. 三朝: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欧阳修历仕三朝,地位尊崇。
4. 出处:指出仕与退隐,泛指人生进退之道。雍容:从容不迫,气度宽宏。
5. 岁晚:晚年,亦暗喻人生暮年或仕途晚期。
6. 二公:指欧阳修与韩绛,或泛指与欧阳修同聚的老臣。
7. 乘兴:出于兴致,形容不计路途遥远而来访。
8. 放怀:放开胸怀,尽情欢乐。
9. 嘉谋定国:指良策安邦,如欧阳修参与新政、整顿吏治等政绩。
10. 尘缨:喻世俗官场的束缚。《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11. 冥鸿:高飞于天空的鸿雁,象征超然物外、自由高远之志。
以上为【题永叔会老堂】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题赠欧阳修与韩绛等人聚会之所“会老堂”之作,表达了对前辈贤臣的敬仰之情以及自身仕途羁绊、向往超脱的心境。全诗情感真挚,格调高雅,既赞颂了二公的德业风范,又抒发了诗人对自由境界的向往。结构严谨,用典自然,语言凝练而意蕴深远,体现了苏轼早期七律的成熟风貌和思想深度。
以上为【题永叔会老堂】的评析。
赏析
首联“三朝出处共雍容,岁晚交情见二公”,开篇即高度评价欧阳修等老臣历经三朝而始终从容有度,其人格风范令人敬仰;“岁晚交情”则点出晚年仍能相聚的难能可贵,饱含温情。颔联“乘兴不辞千里远,放怀还喜一樽同”,转写诗人自己不远千里赴会,与诸公共饮畅谈,情感真挚热烈,表现出对前辈的倾慕与参与盛会的喜悦。颈联“嘉谋定国垂青史,盛事传家有素风”,由个人情谊上升至历史评价,赞颂二公平生功业足以彪炳史册,家风清正亦堪为后世楷模,立意高远。尾联“自顾尘缨犹未濯,九霄终日羡冥鸿”,笔锋一转,以自谦之语抒发内心向往——虽身在官场,却未能摆脱俗务,因而终日羡慕那高飞九霄的鸿雁,表达出对精神自由的深切渴望。全诗由人及己,由实入虚,情理交融,既有礼敬,又有超脱之思,展现了苏轼早年兼具儒家担当与道家旷达的思想特质。
以上为【题永叔会老堂】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气格浑成,敬老之情与自省之意并见,足见子瞻早岁已具大家风范。”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中四语庄重有体,结语悠然寄慨,不失台阁气象而兼山林意趣。”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嘉谋定国’一联,非深知欧公者不能道。结处自叹,亦寓出处之感,语浅而意深。”
以上为【题永叔会老堂】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