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庭院中的菊花盛开,我们共饮一醉;再次归来时,雪山已巍峨高耸。
不该屡次讥讽韩安石(指韩绛)的作为,只要能像次公那样少费周章、适度饮酒便好。
席上侍女如钟乳般晶莹、头戴金钗、容颜似玉,乐师弹奏鹍弦、挥动铁拨,满座生风。
李少卿尚有车中可留醉客的茵褥,我深感主人的宽厚包容,胜过那些拘谨刻板的“弱翁”。
以上为【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的翻译。
注释
1. 次韵:按照原诗的韵脚和次序作诗唱和。
2. 韩康公:即韩绛,北宋大臣,封康国公,故称“韩康公”。
3. 黄花:菊花,常象征高洁或秋日宴饮之景。
4. 雪巘(yǎn):积雪的山峰。巘,山峰。此处或实指,或比喻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5. 安石:指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政治家,主持变法。韩绛曾支持王安石变法,故此句或暗指对其政举的议论。
6. 次公:西汉盖宽饶字次公,以刚直著称,此处或借指节制、适度之人,或反用其意,谓不必苛责。
7. 钟乳:本为矿物名,此处比喻女子肌肤洁白如钟乳石。亦有解作“钟乳洞中所出之美女”者,但更可能为比喻。
8. 金钗人似玉:形容侍女美丽动人。
9. 鹍弦:鹍鸡筋所制的琴弦,代指华美乐器。
10. 少卿尚有车茵在:用西汉丙吉(字少卿)典故。丙吉为人宽厚,其属官醉酒呕吐于车上,他不予追究,曰:“此不过污车茵耳。”后以“车茵”喻宽容。
11. 弱翁:或指冯奉世,字弱翁,西汉将领,性格严谨,或泛指拘谨守礼之人。此处与“少卿”对比,突出宽容胜于严苛。
以上为【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次韵韩绛(韩康公)宴请时所作,既表达对主人盛情款待的感激,也借古喻今,抒发自己对政治与人生的态度。诗中既有对现实政治的微妙批评(如“不应屡费讥安石”),又通过典故展现洒脱宽容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典雅,用典精当,情感含蓄而深沉,体现了苏轼在仕途起伏中仍保持旷达胸怀的风格。
以上为【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严谨,首联写景起兴,由“庭下黄花”到“雪巘穹窿”,既点明时节变换,又暗喻人事沧桑。颔联转入议论,语涉政治却不直言,以“讥安石”暗示对变法纷争的反思,而“酌次公”则倡导节制与平和,体现苏轼中庸之道的思想倾向。颈联转写宴饮场面,辞采华丽,“钟乳金钗”“鹍弦铁拨”极写宾主尽欢、声色并茂之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舒展与愉悦。尾联用“车茵”典故,巧妙赞美主人韩绛的宽厚气度,并以“胜弱翁”作结,既含自况之意,又寓人生哲理——真正的君子不在严苛守礼,而在包容大度。全诗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展现了苏轼诗歌“刚柔相济、庄谐并存”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和韩康公,语涉时政而不露锋芒,用典自然,寓意深远。”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不应屡费讥安石’一句,微婉得体,非苏公不能道。盖与韩同朝,议论难直,故借次公以讽。”
3.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钟乳金钗人似玉’,艳而不佻;‘少卿车茵’收束,归于宽厚,见坡公襟抱。”
4.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然其论苏诗云:“东坡和酬之作,多寓感慨于闲适,托讽谏于宴游,此其所以深也。”可为此诗参证。
5. 今人王水照《苏轼选集》评:“此诗通过次韵形式表达对同僚的敬意与自我立场的申述,体现了苏轼在复杂政治环境中以诗言志的独特方式。”
以上为【次韵韩康公置酒见留】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