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我本是西湖上一叶垂钓的小舟,总觉得高屋广厦令人感到冷清凄凉。
羡慕禅师您这仅有一丈见方的居室,一炷清香终日缭绕,宁静悠长。
以上为【书双竹湛师房二首】的翻译。
注释
1.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题写于杭州双竹寺湛法师居室的两首诗,此为第一首。
2. 西湖:指杭州西湖,苏轼曾在此任官,甚爱其山水。
3. 钓舟:钓鱼的小船,象征隐逸闲适的生活。
4. 意嫌高屋冷飕飕:主观上嫌弃高大屋宇带来的冷漠与疏离感,“冷飕飕”既可指物理之寒,亦喻心理之孤寂。
5. 师:指湛法师,双竹寺僧人。
6. 方丈:原指一丈见方的空间,后成为禅寺住持居室的代称,亦引申为简朴修行之所。
7. 一炷清香:焚香礼佛之习,象征清净、虔诚与禅定。
8. 尽日留:整日持续不断,形容香烟袅袅不绝,也暗示禅境恒常安宁。
以上为【书双竹湛师房二首】的注释。
评析
这首诗是苏轼在游历双竹寺时题写于湛师房中的作品,表达了他对简朴清幽的禅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仕途喧嚣、官场拘束的厌倦。诗人以“西湖一钓舟”自比,展现其本性亲近自然、追求自由的情怀;而“高屋冷飕飕”则暗喻官宦生活的孤寂与不适。后两句转写对僧人方丈小室的羡慕,突出禅室虽小却因一炷清香而充满精神温暖,体现了苏轼对禅意生活的倾慕和对内心安宁的追求。全诗语言简淡,意境清远,融情入景,体现出典型的东坡式人生哲思。
以上为【书双竹湛师房二首】的评析。
赏析
此诗以对比手法开篇,将“西湖钓舟”的自由自在与“高屋”的冷清压抑相对照,凸显诗人对自然与简朴生活的向往。首句“我本西湖一钓舟”语出天然,带有强烈的自我认同意味,表明诗人内心归属不在庙堂而在江湖。次句“意嫌高屋冷飕飕”用感官描写传达心理体验,“冷飕飕”三字尤为传神,既写环境之寒,更写心境之孤。后两句笔锋转向僧房,以“羡”字领起,情感真挚。“才方丈”与前句“高屋”形成空间上的强烈反差——虽小却温暖宜人,关键在于“一炷清香尽日留”。这一细节极具象征意义:物质空间虽窄,精神世界却宽广悠远。清香不灭,正象征禅心不息。全诗二十字,境界开阔,寓哲理于日常景象之中,充分展现了苏轼融通儒释、超然物外的思想气质。
以上为【书双竹湛师房二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语极冲淡,意自深远,东坡晚年诗多类此。”
2. 纪昀《纪评苏诗》卷二十:“以‘钓舟’自况,见出处之志;‘冷飕飕’三字妙,写出不堪拘束之情。”
3. 《唐宋诗醇》评:“一舟一室,一动一静,而皆得其适,此东坡所以能超然于境遇之外也。”
4. 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作于元祐五年守杭时,湛师当为寺中高僧,公屡与往还,故有契于心。”
以上为【书双竹湛师房二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