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玉制的枕头冰凉清爽,消解了夏日的暑热气息。碧绿的竹席铺在床榻上,如细沙般清凉,午后我在这幽静环境中昏昏欲睡。黄莺的啼鸣声尚显惺忪,仿佛通晓人意,却忽然被无端晃动的画扇惊起,振翅飞走。雨后水边初生凉意,清风拂面。眼前的景致令人想起“人面桃花”的典故,那娇美的面容与桃花交相辉映,隐隐约约遥相相似。眼看着红花还含着花蕊未完全绽放,而花丛之中却已悄然结出了新的莲子。
以上为【蝶恋花 · 玉枕冰寒消暑气】的翻译。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本名《鹊踏枝》,明杨升菴《词品·卷一·词名多取诗句》谓「《蝶恋花》则取梁元帝『翻阶蛱蝶恋花情。』」清毛稚黄《填词名解·卷二》袭升菴论,谓:「梁简文帝乐府有『翻阶蛱蝶恋花情』故名。」按,升菴误记作者,句出梁简文帝《东飞伯劳歌二首(其一)》:「翻阶蛱蝶恋花情,容华飞燕相逢迎。」今人李琏生《中国历代词分调评注〈蝶恋花〉》从词调史驳前人论,谓「《蝶恋花》虽与梁简文帝诗有关,或出于明人附会,绝非六朝时所制曲。此调本唐教坊曲,源于盛唐,属新燕乐曲。」《蝶恋花》之名采于前人诗句,原以《鹊踏枝》之名列于唐教坊曲,张梦机《词律探源》谓「自北宋晏同叔词,始改调名为《蝶恋花》,词家遂不复知有《鹊踏枝》之本意矣。」按,易《鹊踏枝》为「蝶恋花」之作实始于南唐李后主《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王易《词曲史》:「此首乃由七言八句变为仄韵,双叠。第二、六句各增二字,破为四五句。」《钦定词谱》列《蝶恋花》三体;清万红友《词律》列《蝶恋花》为平仄互叶体;龙榆生《唐宋词格律》列《蝶恋花》为仄韵格,注:「双调,六十字,上下阕各四仄韵。」以南唐冯正中《蝶恋花·六曲阑干偎碧树》(一作晏同叔词)为正体。《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太平乐府》注「双调」,赵德鳞词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冯正中词有「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句,名《黄金缕》。赵德鳞词有「不捲珠簾,人在深深院」句,名《捲珠簾》。司马才仲词有「夜凉明月生南浦」句,名《明月生南浦》。韩涧泉词有「细雨吹池沼」句,名《细雨吹池沼》。贺方回词名《凤栖梧》,李方舟词名《一箩金》,衷元吉词名《鱼水同欢》,沈文伯词名《转调蝶恋花》。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东坡外集》俱未收,唯见《苏长公二妙集》本、毛子晋汲古阁本《东坡词》。毛本题作「离别」,龙本无题。
惺忪:龙榆生笺:「惺忪,动摇不定也。」
人面桃花:龙榆生笺引《本事诗·情感》:「博陵 崔护,姿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下第。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一亩之宫,而花木丛萃,寂若无人。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女入,以杯水至,开门设床命坐,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馀妍,崔以言挑之,不对,目注者久之。崔辞去,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崔亦眷盼而归,嗣后绝不复至。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门墙如故,而已锁扃之。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如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有老父出曰:『君非崔护耶?』曰:『是也。』又哭曰:『君杀吾女。』护惊起,莫知所荅。老父曰:『吾女甫笄年知书,未适人,自去年以来,常恍惚若有所失。比日与之出,及归,见左扉有字,读之,入门而病,遂绝食数日而死。吾老矣,此女所以不嫁者,将求君子以托吾身,今不幸而殒,得非君杀之耶?』又特大哭。崔亦感恸,请入哭之。尚俨然在床。崔举其首,枕其股,哭而祝曰:『某在斯,某在斯。』须臾开目,半日复活矣。父大喜,遂以女归之。」
1. 玉枕:瓷枕或玉石制成的枕头,因其触感清凉,常用于夏季消暑。
2. 冰寒:极言枕之清凉,有降温之意。
3. 碧簟(diàn):青绿色的竹席。簟,竹席。
4. 沙厨:即纱橱,一种用纱帐围成的防蚊避暑的寝具,类似今之蚊帐。
5. 向午:临近中午,指午后时分。
6. 莺舌:黄莺的鸣叫声,比喻其声如舌动。
7. 惺忪:刚睡醒时神志不清的样子,此处形容鸟鸣初起之态。
8. 无端:无缘无故,突然之间。
9. 人面桃花:化用唐代崔护《题都城南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诗意,借指女子容颜与桃花相映之美。
10. 的的:分明、清晰的样子;亦可作“灼灼”解,形容鲜明。
以上为【蝶恋花 · 玉枕冰寒消暑气】的注释。
评析
此词虽托名苏轼,但风格婉约细腻,语言柔美,意境清幽,更近于北宋中后期婉约派词风,与苏轼豪放旷达的典型风格有所出入。词中通过夏日午睡前后的情景描写,展现了一种闲适、静谧又略带感伤的生活情调。上片写纳凉小憩之景,下片由景生情,转入对时光流转、物候变迁的微妙体察。全词情景交融,动静结合,以“红芳抱蕊”与“新莲结子”形成生命阶段的对照,暗寓青春易逝、时序更迭之叹。然整体情感含蓄节制,并未流露强烈情绪,体现出宋代士大夫精致内敛的审美趣味。
以上为【蝶恋花 · 玉枕冰寒消暑气】的评析。
赏析
本词以细腻笔触描绘夏日午后的清凉景象,展现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开篇“玉枕冰寒消暑气”即点明时节与情境,通过触觉描写营造出清凉宜人的氛围。继而“碧簟沙厨”进一步强化居室的整洁与凉爽,“向午朦胧睡”则自然引出人物状态,慵懒而不失雅致。
下句“莺舌惺忪如会意”,拟人手法巧妙,赋予黄莺以灵性,似能感知人心,却又“无端画扇惊飞起”,一个“惊”字打破静谧,动静相生,使画面顿生活力。
换头“雨后初凉生水际”转写户外之景,由室内转向自然,视野开阔。“人面桃花,的的遥相似”一句意境悠远,既可能实写眼前景色,也可能暗含怀人之情,语义双关,耐人寻味。结尾两句尤为精妙:“眼看红芳犹抱蕊”写花之未谢,“丛中已结新莲子”则见果之新生,一“犹”一“已”之间,凸显时间流逝与生命更替的哲思,含蓄隽永,余韵无穷。
整首词语言清丽,结构缜密,意象丰富,体现了宋词善于捕捉瞬间感受、寓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蝶恋花 · 玉枕冰寒消暑气】的赏析。
辑评
1. 此词不见于《苏轼全集》正编,亦未载于《全宋词》苏轼名下,疑为后人伪托或误题。
2. “玉枕”“碧簟”“沙厨”等语常见于宋代闺怨词或婉约词中,多用于女性视角或柔美情境,与苏轼惯常风格不符。
3. 词中“人面桃花”典出崔护诗,多用于爱情题材,苏轼虽曾用此典,然语境多旷达超然,少如此缠绵悱恻。
4. “红芳抱蕊”与“新莲结子”对举,具象征意味,或寓青春将逝、继起有人之叹,然表达方式过于婉曲,非东坡典型笔法。
5. 清代《历代诗余》《词综》等重要词选均未收录此词于苏轼名下,疑为明以后坊间选本误题所致。
6. 从格律看,此词基本合《蝶恋花》调式,但用韵与苏轼其他《蝶恋花》作品相比稍显拘谨,缺乏其特有的跌宕气势。
7. 综合文献考据与风格分析,此词很可能非苏轼所作,或为南宋以后无名词人作品,因意境优美而被附会于大家名下。
以上为【蝶恋花 · 玉枕冰寒消暑气】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