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溪边的石蟹小如铜钱,令人欣喜的是眼前呈现出硕大浑圆、色如赤玉的蝤蛑(青蟹)。半开的壳中裹着金黄的蟹黄,正适合佐酒;两只雪白的蟹螯仿佛斫下的白雪,劝人尽情享用这美味佳肴。这种来自南方的珍馐海味久负盛名,伴随着怪异的风雨和腥咸的海风扑面而来,顿觉寒意袭人。可笑那吴兴的馋太守,仅凭一首诗就换来了两只肥美的尖团蟹。
以上为【丁公默送蝤蛑】的翻译。
注释
1. 丁公默:名骘,字公默,北宋人,曾任湖州知州,与苏轼有诗文往来。
2. 蝤蛑(yóu móu):一种大型海蟹,即青蟹,两螯粗壮,甲壳呈青绿色,煮熟后变红,肉质鲜美。
3. 石蟹:指溪中常见小型蟹类,壳小如钱,与蝤蛑形成对比。
4. 小于钱:形容极小,古时铜钱大小约为一寸左右。
5. 轮囷(lún qūn):盘曲高耸貌,此处形容蝤蛑个头硕大、形态浑圆。
6. 赤玉盘:比喻煮熟后的蝤蛑外壳红润光亮,如红色玉石之盘。
7. 半壳含黄:指蟹壳内饱满的蟹黄,色泽金黄,为蟹之精华。
8. 点酒:下酒,佐酒饮用。
9. 两螯斫雪:形容蟹螯洁白如雪,斫(zhuó)意为砍削,比喻动作有力或形态鲜明。
10. 尖团:指蟹,因其壳有尖角者为“尖”,圆团者为“团”,合称“尖团”,亦作蟹的代称。
以上为【丁公默送蝤蛑】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收到友人丁公默所赠蝤蛑后所作,以轻松诙谐的笔调表达感激与喜悦之情。全诗由物及情,先写蟹之形色味,继而感慨其珍贵,最后自嘲贪馋,语带双关,风趣盎然。诗人将寻常馈赠升华为诗意交流,体现了宋代文人之间以诗酬答、雅俗共赏的生活情趣。语言明快,比喻精妙,情感真挚,是苏轼咏物诗中的佳作。
以上为【丁公默送蝤蛑】的评析。
赏析
苏轼此诗结构清晰,层次分明。首联以“溪边石蟹”起兴,反衬出蝤蛑之硕大珍贵,“小于钱”与“赤玉盘”形成强烈视觉对比,突出惊喜之情。颔联转入细描,从味觉与动作入手,“含黄宜点酒”写出蟹黄之美适于佐酒,“斫雪劝加餐”则以拟人手法赋予蟹螯生命力,诱人食欲。颈联宕开一笔,写其产地之远、风味之奇,以“怪雨腥风”渲染海洋气息,增添神秘感与真实感。尾联最为精彩,诗人自嘲为“馋太守”,用“一诗换得两尖团”点明馈赠缘由,既显幽默,又暗含文人以诗易物的雅趣。全诗融描写、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生动而不失典雅,充分展现苏轼“以俗为雅”的艺术功力。
以上为【丁公默送蝤蛑】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写物传神,语妙天下,‘斫雪’‘赤玉’之喻,新而不险。”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前四句写蟹极工,五六写其来处亦有致,结语调侃自喜,不失风雅。”
3.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一诗换得两尖团’,语似戏谑而实深情,东坡胸次可见。”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最善状物,此诗写蝤蛑色、香、味、形俱备,而末语尤妙,使赠答之情跃然纸上。”
以上为【丁公默送蝤蛑】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