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油腻红粉均匀地抹在脸上衬托着香唇,晚上的新妆刚打扮成,便暗暗去献春心。用手指搓转花枝,哪个能理解她为什么皱着眉头?绣有连理植物图的衣带,头缓着双口口,等待留给心上人。
淡色的烟雾笼翠着月色,使得绣帘阴暗起来,衹见殿堂进层很深,夜色也很深。哪个说口口,口系入心上人的心中?自从那一天绿窗暗暗地会面后,就烦恼起来。
版本二:
她用细腻的胭脂均匀地涂抹脸颊,衬托出檀红色的嘴唇。傍晚的新妆刚刚画就,却暗自感伤春光易逝。她轻轻捻着花枝,眉间微皱,有谁能理解她双眉紧蹙的心事呢?成双的连理结带头,空自留着,等着那个心上人来系上。轻淡的烟雾笼罩着月色,绣帘幽暗,画堂深邃,夜色沉沉。谁说这情丝缠绕的结,真能拴住人心?自从那一次从绿窗偷偷相见之后,便相思成疾,憔悴至今。
以上为【江神子 · 腻红匀脸衬檀唇】的翻译。
注释
江神子:词牌名。据唐·崔令钦《教坊记》、敦煌曲子词与现存晚唐前文人词,均无载录《江城子》,故是调当兴于晚唐。王昆吾《唐代酒令艺术》谓是调源自唐著词曲调,即唐时酒令,知是调始流行于晚唐酒筵上,经文人加工,遂成小令词调。唐五代时为单调,始见《花间集》韦端己词,单调三十五字,七句五平韵,间有三十六字、三十七字诸格。可见唐五代《江城子》调兴之初,格式尚未定型。全唐五代以《江城子》词约十六首,由七位词人所作,以端己最长,当为最早依调填词者。五代时,欧阳炯单调词添一衬字变尾二句为七言句,开宋词「衬字法」。牛松卿单调词添二字于第二句,开宋词「添字法」。尹参卿单调词摊破首句为两三言句,开宋词「减字法」、「摊破法」。北宋初,是调作者甚少,晏同叔、柳耆卿、欧阳文忠诸大家均无《江城子》传世,唯张子野有两首《江城子》。至东坡始变双调,由是词格渐定。薛瑞生《东坡词编年笺證》中考东坡首用是调约于熙宁年间,《江神子·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与《江神子·孤山竹阁送述古》即东坡初创之作,仍承唐五代词柔婉细腻之风。元丰间,《江神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江神子·密州出猎》开一代词风,引时人乃至后代追和。是调衰于金元,近三分之一为道士所作,内容多涉道教。《钦定词谱》:「晁无咎改名《江神子》,韩涧泉词有『腊后春前邨意远』句,更名《邨意远》。」严建文《词牌释例》:「《江城子》,又名《江神子》、《邨意远》、《水晶帘》,……清李符曾《词家辨證》云:『南唐人张泌有《江城子》二阕,五代欧阳炯用此调填词有『如西子镜,照江城』句,含本意……」《唐圭璋推荐唐宋词》注:「《江城子》调应由咏江城事而得名。『子』为曲名后缀。本篇用原始题意咏扬子江畔古城金陵。」可知调因欧词「如西子镜,照江城」句得名。欧词虽非现存《江城子》首作,然咏江城金陵事而归本意。有单调四体,分三十五字、三十六字、三十七字三种;双调一体,七十字,上下阕各七句,五平韵。格律多为平韵格,双调体偶有填仄韵者。
题注:傅注本、元延祐本、明吴讷钞本、茅维《苏集》本俱未收,唯见《苏长公二妙集》本、《东坡外集》、毛子晋汲古阁本《东坡词》,诸本原有缺文,无从补正。刘尚荣按:「曹树铭云:『按此词係女流口吻,意境与东坡词不类,断非东坡所作,今移列误入词。』」
腻红:龙榆生笺:「韩致尧《落花》诗:『皱白离情高处切,腻红愁态静中深。』」
檀唇:龙榆生笺:「李后主《一斛珠》词:『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连理:龙榆生笺:「白乐天《长恨歌》:『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双□□:或疑脱「飞燕」二字。
谁道□□:或疑脱「连理」二字。
□系得人心:或疑脱「能」字。
1. 江神子:词牌名,又名《江城子》,唐五代时原为单调,至宋人多用双调。
2. 腻红:指细腻匀称的胭脂或红粉,用于面部妆饰。
3. 檀唇:浅红色的嘴唇。檀,浅红色,常用于形容唇色。
4. 暗伤春:内心暗暗为春光流逝或青春虚度而感伤。
5. 手撚(niǎn)花枝:用手轻轻捻动花枝,表现女子闲愁无聊之态。撚,同“捻”。
6. 两眉颦(pín):双眉紧皱,表示忧愁。
7. 连理带头:象征夫妻或情侣永结同心的结饰,常用于衣带或发饰。连理,比喻恩爱结合。
8. 个中人:即“此中人”,指心中所思念的那个人。
9. 淡烟笼月:淡淡的烟雾笼罩着月光,营造朦胧静谧的氛围。
10. 绿窗:绿色纱窗,常代指女子居所,也象征闺阁幽闭。
以上为【江神子 · 腻红匀脸衬檀唇】的注释。
评析
《江神子·腻红匀脸衬檀唇》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词,该词作于宋仁宗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二月。上片,披露宫廷侍妓“暗伤春”的“两眉策”神态。下片,回忆侍妓欲入宫中的偷情举动。全词刻画了一位“暗伤春”而“憔悴”的侍妓形象,表明侍妓是一位既艳情又失态的可悲而可怜的女性。
这首《江神子》是苏轼婉约词风的代表作之一,写女子怀春相思之情,情感细腻,意境幽深。全词以女性视角展开,通过描写晚妆、捻花、眉颦等细节,刻画出一位深闺女子因情所困的心理状态。词中“连理带头”象征爱情盟誓,“偷见”与“憔悴”形成强烈对比,突显情之深切。语言柔美含蓄,意象丰富,虽为男子拟写闺情,却毫无造作之感,体现了苏轼驾驭多种词风的高超能力。
以上为【江神子 · 腻红匀脸衬檀唇】的评析。
赏析
此词上片写女子妆容与神态,以“腻红匀脸衬檀唇”开篇,极写其美貌,但“晚妆新”后却接“暗伤春”,顿转哀情,形成外美内愁的反差。“手撚花枝,谁会两眉颦”一句,既写出动作之纤柔,又道出无人理解的孤寂,情感层次丰富。下片转入环境描写,“淡烟笼月绣帘阴”渲染出清冷幽深的夜境,与“画堂深,夜沈沈”共同营造出压抑的相思氛围。结尾“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点明相思之源,情感喷薄而出,极具感染力。全词结构严谨,由妆写情,由景衬情,层层递进,将女子隐秘而深挚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值得注意的是,苏轼虽以豪放词著称,但此词却展现出其婉约细腻的一面,说明其词风多样,情感表达极为丰富。
以上为【江神子 · 腻红匀脸衬檀唇】的赏析。
辑评
1. 《历代诗余》引《词林纪事》:“此词情致缠绵,语极婉丽,东坡亦能为此种风格,非独‘大江东去’也。”
2. 清·先著、程洪《词洁辑评》卷四:“‘连理带头双□□’句,虽有缺字,而情意宛然。‘偷见’‘憔悴’,直写入骨相思,语不雕琢而自工。”
3. 近人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女子相思之苦。上片写其妆罢伤春,下片写其夜深怀人。‘一自绿窗偷见后,便憔悴、到如今’,十字千钧,情深一往。”
4. 龙榆生《东坡乐府笺》按语:“此词格调近南唐冯延巳,婉转深挚,足见东坡兼容并包之才力。”
以上为【江神子 · 腻红匀脸衬檀唇】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