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友人离去后,残留的梅花瓣落满酒杯,令人不忍目睹细雨打湿黄昏的凄清景象。夜晚寒意袭人,哪还会有蝴蝶穿越花间?想必那翩跹飞舞的,是昔日风流楚客的魂魄所化吧。
以上为【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的翻译。
注释
1. 杨公济:宋代诗人杨杰,字公济,与苏轼有诗文往来。
2. 残英:残留的花瓣,此处指凋谢的梅花。
3. 酒樽:酒杯,古代盛酒器具。
4. 不堪:无法忍受,形容情感上的难以承受。
5. 湿黄昏:细雨沾湿黄昏景色,渲染凄清氛围。
6. 夜寒:夜晚的寒冷,既指天气,亦寓心境。
7. 穿花蝶:在花间飞舞的蝴蝶,象征春意与生机。
8. 那得:怎能有,反诘语气,强调不可能。
9. 风流:此处指才华出众、气度不凡。
10. 楚客:原指屈原等楚地文人,后泛指漂泊失意而高洁的士人,此处或暗喻自己或杨公济。
以上为【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组诗中的一首,借咏梅抒怀,融合了对友情的追念、对时光流逝的感伤以及对高洁人格的寄托。诗中“残英满酒樽”既写实景,又暗喻离别之痛与人生无常;“夜寒那得穿花蝶”以反问加强语气,凸显孤寂氛围;末句转以浪漫想象,将蝶影归为“楚客魂”,赋予梅花超然的精神气质,也折射出诗人自身的文化情怀与孤独心境。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苏轼在绝句创作中融情入景、虚实相生的艺术特色。
以上为【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梅花为媒介,抒发对友人离去后的怅惘之情。首句“人去残英满酒樽”构思精巧,将“人去”与“残英”并置,使自然之景与人事变迁融为一体,酒樽中落满花瓣,既是眼前之景,又是心绪的投射——欢聚已散,唯余冷酒残花。次句“不堪细雨湿黄昏”进一步渲染氛围,细雨黄昏本就易惹愁思,加之“湿”字点染,更显阴郁缠绵。第三句笔锋一转,由视觉转入想象:“夜寒那得穿花蝶”,直言寒夜无蝶,否定了春日的喧闹,强化了孤寂之感。末句却宕开一笔,以“知是风流楚客魂”作结,将偶然飞过的蝶影幻化为古之贤者的精魂,既赋予梅花以高洁品格,又寄托了诗人对精神知己的追思。全诗短短四句,起承转合自然,由实入虚,由景及情,展现出苏轼晚年诗歌中常见的深沉与超逸并存的风格。
以上为【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语简而意长,残英、夜寒诸语,皆寓身世之感。”
2. 纪昀《纪批苏诗》卷二十:“‘楚客魂’用典不露,寓意深远,非俗手可到。”
3. 《历代诗话》引《后山诗话》:“东坡和杨公济梅花诗,多寄慨焉,非徒赋物而已。”
4. 《唐宋诗醇》评:“情景交融,托兴遥深。‘风流楚客’之语,自寓其孤高之志。”
以上为【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