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墙上悬挂着一幅烟雾缭绕的山水画,盆中盛开着千枝如锦绣被褥般繁盛的花朵。
我早已习惯与园主先生共为酒友,即便身为刺史也毫不拘束,开怀畅饮而面露欢颜。
细长的黄花在麦田中纷乱摇曳,疾风骤雨般的白雨催动诗兴勃发。
听说您家有甘美的井水,待我回去时,定要带着瓶子讨取满满一瓶带回。
以上为【游张山人园】的翻译。
注释
1. 张山人:指隐居不仕的张姓人士,“山人”为古代对隐士或清高之士的称呼。
2. 烟萝子:指画中烟云缭绕、藤萝披拂的山水图景,亦可理解为画家名号,此处泛指山水画。
3. 锦被堆:比喻盛开的花卉繁密艳丽,如同锦绣被褥堆积。
4. 先生:指张山人,诗人对其尊称。
5. 刺史:苏轼曾任地方官职,此处以“刺史”自称,表示身份,然不以此自矜。
6. 颜开:面露笑容,形容心情愉悦。
7. 纤纤:形容细长柔弱之态,此处指黄花茎叶纤细。
8. 入麦黄花:指开在麦田中的黄色野花,可能为菊科植物如苦菜花等。
9. 白雨:骤雨,因雨点密集如珠白色,故称“白雨”。
10. 乞得:请求得到,带有谦敬之意;“归轩”指乘轿或乘车返回。
以上为【游张山人园】的注释。
评析
苏轼此诗作于游访张山人园林之际,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园中景致与宾主之间的融洽情谊。全诗融写景、叙事、抒情于一体,既展现园林之美,又体现诗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语言质朴流畅,意象生动,尤其“纤纤入麦黄花乱,飒飒催诗白雨来”一联,将自然之景与诗情激荡巧妙结合,展现出苏轼敏锐的艺术感受力。末句由景及情,借井水之清冽暗喻主人高洁品格,余韵悠长。
以上为【游张山人园】的评析。
赏析
本诗为苏轼典型的山水田园题咏之作,风格明快自然,情感真挚。首联以“壁间”与“盆里”起笔,一静一动,勾勒出园中雅致环境:墙上挂画意境幽远,盆中花卉绚烂夺目,视觉层次丰富。颔联转入人事,写诗人与主人交情深厚,常共饮酒,即便身居官位亦能忘形言欢,体现出苏轼平易近人、不拘礼法的性格特征。颈联写户外之景,黄花乱舞于麦田之间,白雨飒然而至,不仅画面感强烈,且“催诗”二字点出诗人触景生情、灵感迸发的状态,极具动态美与诗意张力。尾联由景及情,借“好井水”收束全篇,表面写水之甘美,实则暗赞主人品性清高,寓意深远。全诗结构紧凑,情景交融,展现了苏轼在日常游赏中捕捉诗意的能力。
以上为【游张山人园】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诗多率然而成,然每见性情。此作写景清丽,寄意悠然,尤以‘催诗白雨’为妙语。”
2. 《历代诗话》引《纪评苏诗》:“‘纤纤’‘飒飒’对仗工而不板,写景如画,诗中有声。”
3. 《唐宋诗醇》评:“此诗通体清逸,无雕琢气,可见坡公胸次洒落。结语借井水作收,意味深长。”
4. 清·查慎行《初白庵诗评》:“语浅意深,俗而不俚。‘乞得满瓶回’五字,写尽宾主之情与林泉之乐。”
以上为【游张山人园】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