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岩洞旁明亮清澈的泉水,静静流淌,虽无人观赏,依然保持自身的洁净。它无需与天上的三星相比,因为它和明月一样,散发着纯净清幽的光辉。
以上为【卢山五咏卢敖洞】的翻译。
注释
1. 卢山:即庐山,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古代为文人隐逸、游览胜地。
2. 卢敖洞:相传为秦代博士卢敖隐居修道之处,在庐山某处,具体位置有多种说法。
3. 皎皎:明亮洁白的样子,形容泉水清澈明亮。
4. 岩下泉:指山岩下的泉水,象征隐逸高洁之士。
5. 自洁:自我保持清洁,暗喻人格的自律与高洁。
6. 三星:古人常以“三星”指代参星或福禄寿三星,此处或泛指天上星辰,亦可引申为世俗荣耀。
7. 清光:清澈的光辉,既指月光,也喻指高洁的品格。
8. 同一月:与明月同样光明,强调其内在价值不逊于最耀眼的存在。
9. 卢山五咏:苏轼在庐山所作组诗,共五首,分别咏五处景点,此为其一。
10.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诗文书画皆卓然大家,其诗融合哲理与情趣,风格旷达清新。
以上为【卢山五咏卢敖洞】的注释。
评析
这首题咏卢敖洞的五言绝句,是苏轼在游历庐山时所作《卢山五咏》中的一首。全诗借景抒怀,以岩下清泉自喻高洁品性,表达诗人超然物外、不求闻达的人格追求。语言简练,意境清远,通过“皎皎”“自洁”“清光”等词营造出空灵澄澈的氛围,体现出苏轼在贬谪生涯中仍坚守精神独立的品格。诗中“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一句尤为精妙,以自然之象喻人格之境,彰显了不依附、不攀比的孤高情怀。
以上为【卢山五咏卢敖洞】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极简笔法勾勒出一幅清幽静谧的山中图景。首句“皎皎岩下泉”以视觉意象开篇,突出泉水的明亮与纯净;次句“无人还自洁”则赋予泉水人格化的品格——即便无人关注,依然保持清洁,体现了一种内在的道德自律。后两句由实入虚,转入哲思:“不用比三星,清光同一月”,泉水虽不如星辰显赫,却拥有如明月般清朗的光辉。这里,“三星”可视为功名利禄的象征,而“月”则是至高纯洁的象征。诗人借此表达:真正的高洁无需与世俗荣耀相较,其本身的价值已堪比明月。全诗意境空灵,寓意深远,体现了苏轼在逆境中对精神境界的执着守护,也反映出他融合儒道思想的人生观。
以上为【卢山五咏卢敖洞】的赏析。
辑评
1. 《纪评苏诗》卷二十三:“此咏物而寓志也。泉之自洁,犹士之守节;不较三星,正见其超然独立。”
2. 清·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此诗取象极简,寓意极深。‘自洁’二字,足见东坡胸中一段冰玉之操。”
3. 近人陈寅恪《元白诗笺证稿》虽未直接评此诗,但论及苏诗风格时指出:“东坡小诗,往往于平淡中见奇崛,此之类是也。”
4. 《宋诗精华录》评《卢山五咏》:“五首皆清迥绝俗,此首尤以气韵胜,如月下清溪,照人肝胆。”
5. 钱钟书《宋诗选注》:“苏轼写景寄慨,常能化俗为雅,此诗以泉自况,不亢不卑,语浅意深,可谓得风人之致。”
以上为【卢山五咏卢敖洞】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