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清明刚过,酒意渐消,我折下一枝奇丽的花朵,傍晚时分更显娇艳。
春光烂漫,本与我们这等闲人无关,我却姑且以老迈疏狂之态,抢先在席间戴花自乐。
醉中吟诗,身子歪斜得几乎要掀掉头上的纱帽;起身舞蹈,任酒洒满船也不在意。
往日的习气渐渐消散,终归留不住了,还是应当回归那无拘无束、如散花天女般自在的境界。
以上为【坐上赋戴花得天字】的翻译。
注释
1. 坐上赋戴花得天字:指在宴席上作诗,以“天”字为韵脚。“得天字”即抽得“天”字韵。
2. 清明初过:指清明节刚结束,正值暮春时节。
3. 酒阑珊:酒兴将尽,微醺或酒意渐退的状态。
4. 折得奇葩晚更妍:摘得一枝奇异美丽的花,傍晚时分更加鲜艳动人。
5. 春色岂关吾辈事:意谓春光美景本属自然,与凡人无涉,带出超然态度。
6. 老狂聊作坐中先:虽年老仍存狂态,姑且在席间率先戴花取乐。
7. 醉吟不耐攲纱帽:醉中吟诗,身体倾斜,纱帽歪斜,几欲掉落。
8. 起舞从教落酒船:起身跳舞,任酒洒落于船中亦不在乎。“酒船”指饮酒所用的大杯或泛舟宴饮。
9. 结习渐消留不住:佛教语,“结习”指烦恼习气,此处喻旧日执念、俗念逐渐消除。
10. 却须还与散花天:应归返如散花天女般的清净自在之境。“散花天”出自佛典,指天女散花以试修行者,象征无执无碍之境。
以上为【坐上赋戴花得天字】的注释。
评析
此诗作于苏轼晚年,借“坐上赋戴花”这一日常雅事,抒写其超然物外、随缘自适的人生态度。诗中既有对春光美景的欣赏,又有对年岁老去的坦然,更有对世俗束缚的超越。从“老狂聊作坐中先”到“却须还与散花天”,层层递进,展现诗人由宴饮之乐转入精神解脱的过程。全诗语言自然流畅,情致洒脱,体现了苏轼一贯的旷达襟怀和禅意哲思。
以上为【坐上赋戴花得天字】的评析。
赏析
这首诗以“戴花”为题眼,表面写宴饮赏花之乐,实则寄托深远。首联写景起兴,清明过后春意未尽,折花而观,突出“晚更妍”,暗喻人生暮年亦可焕发异彩。颔联笔锋一转,以“春色岂关吾辈事”否定外物牵累,继而“老狂聊作坐中先”自我调侃,展露豪放不羁之性。颈联描写醉态,动作生动,“攲纱帽”“落酒船”极具画面感,体现苏轼特有的生活情趣与洒脱风神。尾联由动入静,从形骸之乐升华为精神之悟,“结习渐消”呼应佛理,“还与散花天”则指向心灵的彻底自由。全诗融儒释道于一体,寓哲理于日常,是苏轼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
以上为【坐上赋戴花得天字】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评:“东坡诗每于酒后见真趣,此篇尤得逍遥之致。”
2. 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十六引冯舒语:“‘老狂’二字,自写身份,非他人可代下。”
3. 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评此诗:“语虽浅易,意实深沉,晚岁情怀,尽在此中。”
4. 清代翁方纲《石洲诗话》云:“东坡此律,看似不经意,而转折俱有来历,结句尤具禅味。”
以上为【坐上赋戴花得天字】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