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人们严肃地称赞您清白如雪,而我却说那凛冽的雪也像您一般高洁。如今世人都责怪苏司业(指自己)为何不懂得用钱财去资助那位贫寒的广文先生(指敦诗先生),实则他们并不理解真正的道义与情谊所在。
以上为【谒敦诗先生因留一绝】的翻译。
注释
1. 谒:拜见。
2. 敦诗先生:生平不详,应为一位清贫而有德行的儒者,或为广文馆官员。“敦诗”或为其字或号,寓有敦厚于诗教之意。
3. 凛凛: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亦可形容寒冷刺骨。
4. 君似雪:比喻敦诗先生品行高洁,如冰雪般纯净。
5. 我言凛凛雪如君:反向比喻,强调雪之凛冽尚不及先生人格之清峻。
6. 时人:当时社会上的一般人。
7. 尽怪:都责怪、感到奇怪。
8. 苏司业:苏轼自称。宋时苏轼曾任国子监主簿、判寺等职,掌管教育事务,故称“司业”一类官职为代称。
9. 不解:不明白、不懂得。
10. 将钱与广文:意指资助贫寒的广文先生。广文,唐代设广文馆,置博士一人,常由清贫儒者担任,后泛指清寒的儒学教师。
以上为【谒敦诗先生因留一绝】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拜谒敦诗先生后所作,借咏雪喻人,赞颂敦诗先生高洁的人格,同时以自嘲口吻回应世俗对“不解将钱与广文”的误解。全诗语言简练,对比鲜明,既表达了对贤者的敬仰,又暗含对世俗功利观念的讽刺。诗人通过“雪”与“君”的互喻,构建起人格与自然物象的高度统一,体现了宋代士人崇尚清廉、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
以上为【谒敦诗先生因留一绝】的评析。
赏析
本诗短短四句,寓意深远。前两句运用互文与倒置手法,“人言君似雪”是常理之比,而“我言凛凛雪如君”则翻出新意,将人的精神高度置于自然物象之上,凸显敦诗先生人格之崇高。这种“以人拟物,更以物衬人”的修辞增强了赞美力度。后两句转入现实议论,借用自身身份(苏司业)与行为(未赠钱)引发世俗批评,实则反讽世人只重物质资助而忽视精神尊重。诗人并非吝于财帛,而是认为真正的敬重在于知音与道义,而非金钱交易。全诗在冷峻中见深情,在自嘲中藏傲骨,典型体现苏轼“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的诗风。
以上为【谒敦诗先生因留一绝】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语虽简而意深,以雪喻人,复以人压雪,笔力千钧。”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七:“前二句奇警,后二句以谐语出之,愈见其庄。盖世俗但知以财相济为义,不知精神相契乃真敬也。”
3.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东坡此绝,看似游戏,实则寄托遥深。‘雪如君’三字,足为千古清流写照。”
4. 钱钟书《谈艺录》补订本:“东坡善用翻案法,如‘雪如君’即翻‘君似雪’,使物我位置颠倒,顿增厚重。后二句似自责,实责世,婉而多讽。”
以上为【谒敦诗先生因留一绝】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