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钱塘江风景从古至今都可称为奇丽,按照惯例,太守都能用诗词表情达意。我这个背负弓弩的先驱在哪里?我的心已飞到钱塘江以西。
春花落尽之后,绿叶翻飞之时,细雨凄凄。眼下我正怀着怎样的一腔情绪?怎敢面对新官,向着旧官的背影哭哭啼啼!
版本二:
钱塘的风景自古至今都极为奇妙,历任太守大多擅长写诗。昔日迎送官员时前导手持弓箭开道的盛况如今何在?我的心早已飞向浙江以西。花儿凋谢之后,树叶飘飞之时,细雨凄凉。此时此刻是何种心情?若再问起情绪如何,只能苦笑:新官已到,旧官却还在啼哭。
以上为【诉衷情 · 送述古,迓元素】的翻译。
注释
诉衷情: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本是情辞。唐温飞卿取《离骚》「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之意,创制此调。后人据毛平圭词有「桃花流水漾纵横」句,改名《桃花水》;张芦川以因黄山谷词曾咏渔父生活,名《渔父家风》;贺方回词名《步花间》、《画楼空》;张东泽词有「一钓丝风」句,名《一丝风》;又名《诉衷情令》。《花间集》有单调三体、双调一体。韦端己此调两词,格律全同,可见律极严。此调平韵中插入两仄韵,短句颇多,极富变化。宋人用此调者甚众,但通行四十四字体。宋僧仲殊此调五词,推为绝作。《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九》:「仲殊之词多矣,佳者固不少,而小令为最,小令之中,《诉衷情》一调又其最,盖篇篇奇丽,字字淸婉,高处不减唐人风致也。」此调前阕多平仄字不拘者,后阕三个三字句、三个四字句极不易处理。
述古:陈襄,宋福州侯官(今福建福州)人,字述古,因家在古灵村,人称古灵先生。宋仁宗、宋神宗时名臣。倡理学,与陈季甫、周希孟、郑穆友称「海滨四先生」。宋仁宗庆历二年(西元一〇四二年)进士。初仕浦城主簿,历知仙居、河阳、濛阳诸县。嘉祐二年(西元一〇五七年),入为秘阁校理、判祠部事。嘉祐六年(西元一〇六一年),出知常州。宋英宗治平初,复为开封府推官、三司盐铁判官。宋神宗卽位,出知明州。熙宁二年(西元一〇六九年),同修起居注,知谏院、改知制诰。寻直学士院。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因与王介甫政见不合,论青苗法不便,出知陈州。熙宁五年(西元一〇七二年),知杭州。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复知陈州。熙宁八年(西元一〇七五年),召还,知通进、银台司兼侍读,判尚书都省。元丰三年(西元一〇八〇年)卒,年六十四。尝荐司马温公、苏东坡等三十三人。有《古灵先生文集》。事见宋·陈晔《古灵先生年谱》(《永乐大典·卷三一四二》),《宋史·卷三百二十一·陈襄传》。
迓:迎接。
元素:杨绘,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字元素,号无为子。宋仁宗皇祐五年(西元一〇五三年)进士。通判荆南府,迁开封府推官,知眉州,徙兴元府,皆有治声。宋神宗立,召修起居注、知制诰、知谏院。与宰相曾鲁公忤,改兼侍读,元素以「谏官不得其言则去」,不拜。熙宁四年(西元一〇七一年),擢翰林学士、御史中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百二十》)。免役法行,元素陈十害,忤王介甫,罢知亳州。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六月,自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移知杭州,八月到任。再为翰林学士。贬荆南节度副使,分司南京,改提举太平观,起知兴国军。宋哲宗卽位,复天章阁待制,再知杭州。元祐三年(西元一〇八八年)卒于任,年六十二。有《群经索蕴》、《无为编》、《西垣集》等。事见《范太史集·卷三十九·天章阁待制杨公墓志铭》,《宋史·卷三百二十二·杨绘传》。
古今奇:吴讷钞本、《二妙集》本、毛本作「古来奇」。
「太守例能诗」句:傅子立注:「白乐天为杭州太守,以诗名。初,乐天为苏守,刘禹锡以诗寄乐天云:『苏州太守例能诗,西掖吟来替左司。』」刘尚荣按:「句出《白舍人曹长寄新诗有游宴之盛因以戏酬》诗。『太守』原作『刺史』,『吟』原作『今』。」例能诗,元延祐本原校:「一作『况能诗』。」
先驱负弩:指在前面迎候之官员。傅子立注:「汉司马相如,成都人,持节使巴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刘尚荣按引《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传》:「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乃拜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负弩,背着硬弓。弩,用机械发射之弓。
浙江:傅注本、元延祐本作「誓江」。今据《二妙集》本、茅维《苏集》本、毛本、龙本改作「浙江」。龙榆生校:「傅注本、元本『浙』并误作『誓』。从毛本。」与今见傅注本不相符,待考。
若为情绪:卽「何以为情」或「难以为情」。按此句与后二句为倒文,应释以「更问新官,向旧官啼,若为情绪」。
「更问新官,向旧官啼」句:傅子立注:「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君之才貌(《本事诗》作「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倘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照(《本事诗》作『镜』),人执其半,约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卖于都市,我当在,卽以是日访之。』及陈亡,其妻果入越公杨素之家,宠嬖殊厚。德言流离辛苦,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访于都市。有苍头卖半镜者,大高其价,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设食,具言其故,出半照(《本事诗》作『镜』)以合之,仍题诗曰:『照(《本事诗》作「镜」)与人倶去,照(《本事诗》作「镜」)归人不归。无复姮娥(《本事诗》作「嫦娥」)影,空留明月辉。』公主(《本事诗》作『陈氏』)得诗,悲泣不已(《本事诗》作『涕泣不食』)。素知之(《本事诗》作『素诘知之』),怆然改容,卽召德言,还其妻,仍三人共宴(《本事诗》作『仍厚遗之。闻者无不感叹。仍与德言陈氏偕饮』),命公主作诗以自解(《本事诗》作『令陈氏为诗』),诗曰(《本事诗》作『曰』):『此(《本事诗》作「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都(《本事诗》作「倶」)不敢,方验作人难。』遂与德言归江南,竟以终老。」刘尚荣按:「详见唐·孟初中《本事诗·情感》,个别文句与通行本稍异」按,「新官」指后夫隋越国公杨素,「旧官」指前夫陈太子舍人徐德言。此「更问」二句,互文,「新官」,「旧官」前后相涵。「向旧官啼」,当是「新官对旧官,笑啼倶不敢」之省文。
1. 述古:即陈襄,字述古,时任杭州知州,苏轼的上司兼好友,即将离任。
2. 迓:迎接。
3. 元素:指杨绘,字元素,接替陈襄任杭州知州。
4. 钱塘:今浙江杭州,宋代为两浙路治所,风景秀丽。
5. 太守例能诗:指历代杭州长官多有文才,善作诗文,陈襄、杨绘皆以文学著称。
6. 先驱负弩:古代官员出行,前导人员持弩开道,象征威仪。此处指昔日迎送官员的隆重场面。
7. 心已浙江西:浙江即钱塘江,浙江西指钱塘江西岸,暗示作者心随陈襄而去,表达不舍之情。
8. 花尽后,叶飞时:描绘暮春或初夏景象,花已落尽,树叶飘飞,暗喻人事变迁。
9. 雨凄凄:既写实景,又渲染悲凉情绪。
10. 若为情绪,更问新官,向旧官啼:反语调侃,意为若问此时心情如何,那便是新官刚来,百姓却还为旧官哭泣,极言百姓对陈襄的爱戴与对更替的感伤。
以上为【诉衷情 · 送述古,迓元素】的注释。
评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西元一〇七四年)七月。杭州知州陈述古罢任,新任知州杨元素正在赴杭州途中,杭州官妓前往苏州迎接杨元素,东坡作该词描绘迎接的场面。
上阕写对钱塘江风光和长官诗才的赞赏,下阕借当前萧瑟凄凉的秋景,烘托送旧迎新时难堪的情绪。全词采用用典的写作手法,有对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物的评价,更有细緻的心理刻画,言简而意长,表现出作者髙度的艺术概括能力。
这首词是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期间,为迎接新任知州陈襄(字述古)的继任者杨元素而作,表面写送别与迎接,实则抒发了对旧友离去的不舍和对仕途更迭的感慨。全词语言简练,情感深沉,借景抒情,以“花尽”“叶飞”“雨凄凄”等意象烘托出凄凉氛围,末句“向旧官啼”尤为辛辣幽默,暗含对官场人情冷暖的讽刺,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感伤。
以上为【诉衷情 · 送述古,迓元素】的评析。
赏析
此词虽短,却意境深远。上片由钱塘风物起笔,赞颂此地人文荟萃,太守多才,自然引出陈襄之贤。接着“先驱负弩何在”一句,陡然转折,昔日盛况不再,流露出对过往的追忆与失落。“心已浙江西”五字,情真意切,将对友人的眷恋表达得含蓄而深沉。下片转入景语,“花尽”“叶飞”“雨凄凄”,层层递进,营造出萧瑟氛围,为结句蓄势。结尾三句奇峰突起,以设问引出“向旧官啼”的荒诞画面,实则深刻揭示了民心所向与官场更迭之间的矛盾,语带讥讽而不失温情,堪称神来之笔。全词融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体现了苏轼早期词作中少见的婉约与讽刺并存的风格。
以上为【诉衷情 · 送述古,迓元素】的赏析。
辑评
1. 《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评:“此词借送迎之事,写士人交谊与宦情冷暖,语浅情深,末句尤耐人寻味。”
2.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上片述陈述古之贤,下片写迎新送旧之感。‘雨凄凄’三字,景中含情。结句诙谐中见沉痛,盖旧官去而民思之,新官至而情未洽也。”
3. 王水照《苏轼选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指出:“此词反映了苏轼对陈襄的敬重与惜别之情,‘向旧官啼’一语,既是对贤吏的褒扬,亦隐含对官场例行公事的微妙讽刺。”
4. 《全宋词评注》(中华书局,2011年)云:“词中‘若为情绪’以下,以戏谑语出之,而哀感顽艳,正见其情之真挚。苏词之妙,往往于轻快中寓深慨。”
以上为【诉衷情 · 送述古,迓元素】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