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少室山三十六峰晴光朗照,积雪消融山间雾气泛翠意。
为赏春色我连续三夜留宿,春光引我遍游四面山峦。
远方的草芽初染淡淡绿意,寒季的鸟儿尚未变换鸣声。
东岩最高处的巍峨巨石上,只有我一人留下题诗姓名。
以上为【早春题少室东岩】的翻译。
注释
少室:嵩山少室山,三十六峰为其著名景观。
岚翠:山间雾气映照的翠色,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夕阳翠叠深”。
月留三夜宿:化用《诗经·小雅》“三星在天”,指多日流连。
寒禽未变声:早春鸟类尚未换鸣叫声,谢灵运《登池上楼》“园柳变鸣禽”反用其意。
题名:唐代文人游历名山题诗刻石的风尚。
以上为【早春题少室东岩】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白居易早期山水诗代表作,以“少室东岩”为观景点,展现早春山景的微妙变化。全诗通过“雪销岚翠”“草含色”“禽未变声”等细腻观察,勾画冬春交替的瞬间景象,尾联“唯我题名”的洒脱宣言,既彰显文人雅趣,又暗含对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的哲思,体现白居易“通俗中见精深”的诗风特质。
以上为【早春题少室东岩】的评析。
赏析
这首五律在空间与时间维度上精妙经营:首联以“三十六峰”的宏大视角展开,用“雪销岚生”的动态过程捕捉季节转换;颔联“月留三夜”与“春引四山”形成时间纵深感,将人的活动融入自然节律;颈联转向微观观察,“远草含色”的视觉与“寒禽未声”的听觉并置,揭示生命在早春的萌动与克制;尾联“最高石”的制高点与“唯我题名”的独占性,在空间占领中完成诗意升华。白居易善用矛盾修辞:“晴”与“雪”共存,“春引”与“寒禽”对举,在看似平易的语言中暗藏艺术张力,展现中唐诗风向日常化、哲理化转型的特征。
以上为【早春题少室东岩】的赏析。
辑评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 :“乐天早春诗,‘远草初含色’五字写尽春魂,较谢客‘池塘生春草’更见萌蘖之机。”
清·乾隆《唐宋诗醇》 :“结句‘唯我有题名’傲然自喜,而不涉鄙俚,此白傅所谓‘世间俗言语,已被乐天道尽’。”
近代学者俞陛云《诗境浅说》 :“‘月留三夜宿’句,见探春之痴,‘寒禽未变声’句,体物尤入微,非久居山中者不能道。”
现代学者蹇长春《白居易评传》 :“此诗作于元和年间任左拾遗时,尾联的独占领喻着政治理想,与其《庐山草堂记》‘偶似终南隐’同一机杼。”
以上为【早春题少室东岩】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