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紫李与黄瓜在村间小路上散发着清香,我头戴乌纱、身着白葛道衣,只觉山野清风带来阵阵凉意。在寂静的古寺中闭门静养,只见松树的阴影缓缓移动;斜倚枕上,在清风拂过的轩窗下,不觉梦思悠长。因病而得闲适,反而觉得并非坏事;安心养性即是良药,更无其他疗愈之方。僧人道人毫不吝惜阶前流淌的清泉,借给我一只葫芦酒杯,让我自在品尝这天然之味。
以上为【病中游祖塔院】的翻译。
注释
1. 祖塔院:佛教寺院名,可能为供奉高僧舍利或纪念祖师的塔院,具体地点不详,当在苏轼贬谪或游历之地。
2. 紫李黄瓜:指初夏时节成熟的果实,点明时令,亦渲染乡村田园气息。
3. 乌纱白葛:乌纱为古代便帽,白葛指用葛布制成的白色夏衣,象征简朴清淡的隐逸装束。
4. 道衣:僧人或修道者所穿之衣,此处苏轼自比道士,表达超脱尘世之意。
5. 野寺:荒僻山中的寺庙,环境清幽,适合静养。
6. 松阴转:松树的影子随日光移动,暗示时间流逝,也烘托出静谧氛围。
7. 攲枕:斜靠枕头,形容病中休憩之态。
8. 风轩:临风的窗廊或亭阁,通风清凉,宜于养病。
9. 安心是药更无方:化用佛家语,“安心”即心无挂碍,精神安宁便是最好的疗愈,无需外求药石。
10. 匏樽:用干葫芦制成的酒器,质朴自然,常用于隐士或僧人之间,象征简淡生活与超然物外。
以上为【病中游祖塔院】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病中游历祖塔院时所作,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展现了诗人身处逆境却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简淡自然,意境清幽空灵,既描写了山林寺院的静谧环境,又通过“安心是药”的哲思,表达了其对身心修养的深刻体悟。诗人虽抱病在身,却不怨天尤人,反以病中得闲为乐,体现出其随缘自适、顺应自然的生命智慧。末联写僧人慷慨赐水,以“匏樽”相赠,更显出尘脱俗的禅意与人情之美。
以上为【病中游祖塔院】的评析。
赏析
本诗结构清晰,前两联写景叙事,后两联抒情言理。首联以“紫李黄瓜”“乌纱白葛”勾勒出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村行旅图,色彩与触感兼具,富有生活气息。颔联转入寺院养病场景,“闭门”“攲枕”写出诗人孤寂休养之状,而“松阴转”“客梦长”则以动衬静,凸显环境之幽静与心境之安闲。颈联是全诗主旨所在,“因病得闲殊不恶”一反常人畏病避疾之心理,表现出苏轼特有的旷达胸襟;“安心是药更无方”则深得禅理精髓,将身体之病与心灵之安联系起来,揭示出内在平和才是养生根本。尾联以细节收束,道人慷慨赐水,诗人以瓢酌饮,画面恬淡温馨,充满人情味与禅趣。整首诗语言质朴而不失雅致,情感真挚而富含哲理,是苏轼病中诗作中的佳篇。
以上为【病中游祖塔院】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清旷绝俗,病中作而无衰飒气,唯坡公能之。”
2. 清·纪昀《瀛奎律髓汇评》卷三十二:“‘安心是药’一句,足为摄生者箴。通体冲和,不露圭角,极似渊明。”
3. 清·查慎行《补注东坡编年诗》:“因病得闲,翻成佳境。松阴客梦,已入禅定;阶水匏尊,直同净友。非胸有丘壑者不能道。”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语浅而意深,病中游寺,不作苦语,反得闲适之趣,此坡公所以过人也。”
5. 钱钟书《宋诗选注》:“‘安心是药’一句,融合儒释,道出苏轼处困境而自得的心理机制,实为其人格写照。”
以上为【病中游祖塔院】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