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一朵艳丽的红花娇艳欲滴,翠绿的叶片仿佛流动着鲜润的光泽;春日的光华映照之下,连雪霜都自惭形秽而退避。大自然似乎一心只想展现它的新奇巧妙,不肯让寻常的花朵有片刻的安闲与休歇。
以上为【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的翻译。
注释
1. 和述古:指唱和陈襄(字述古)所作《冬日牡丹》诗。陈襄时任杭州知州,苏轼为其下属,二人多有诗歌唱和。
2. 冬日牡丹:指在冬季开放的牡丹花,属罕见现象,古人视为祥瑞或反常之兆。
3. 妖红:艳丽夺目的红色,带有惊艳甚至略带贬义的赞美,形容花色非同寻常。
4. 翠欲流:翠绿的叶子鲜嫩润泽,仿佛颜色要流淌下来,极言其生机盎然。
5. 春光回照:指冬日阳光如春般温暖明亮,照耀花木。
6. 雪霜羞:雪霜因花之艳丽而自愧不如,不敢靠近,拟人手法。
7. 化工:指大自然的造化之功,即“造物者”。
8. 呈新巧:显示新的巧妙,指自然界特意展现出反季节开花的奇景。
9. 闲花:普通的、应时而开的花,与反常开放的牡丹相对。
10. 少休:稍得安息,此处暗喻万物本应依时节生长,但造化不让其安于常态。
以上为【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的注释。
评析
此诗为苏轼《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之一,借咏冬日盛开的牡丹,抒发对自然造化之奇与人生境遇之感。表面写花,实则寓含哲理:天工造物常以非常之景示人,打破常规,令人惊异。诗人以“化工”拟人,表达对自然变幻莫测的赞叹,同时也暗含对世事无常、不得安宁的感慨。“不放闲花得少休”一句,语带双关,或寄寓仕途奔波、不得清闲的人生体验。全诗语言清新,意象鲜明,托物寓意,耐人寻味。
以上为【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的评析。
赏析
本诗以冬日牡丹这一反常自然现象为题,通过高度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深邃的哲思。首句“一朵妖红翠欲流”,以“妖红”突出牡丹在寒冬中绽放的奇异之美,“翠欲流”则强化了其生命力的蓬勃,视觉上极具冲击力。次句“春光回照雪霜羞”,将阳光与雪霜拟人化,形成强烈对比,凸显牡丹之盛压倒严寒,春意战胜冬威。后两句由景入理,转写造物者的“有意为之”——“只欲呈新巧”,说明这种反常并非偶然,而是自然刻意展示其神奇。而“不放闲花得少休”则意味深长:不仅牡丹不得安于时节,一切寻常之物皆被驱使于变化之中,难享宁静。此句或隐含诗人对官场奔波、人生无定的感慨。全诗结构紧凑,由色到光,由景到理,层层递进,体现了苏轼“以理趣入诗”的典型风格。
以上为【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借冬卉以写天心之不测,语涉玄妙而不失真切。”
2. 纪昀《纪批苏诗》卷十二评此组诗云:“冬牡丹本怪事,公乃以化工弄巧解之,翻出新意,不落咏物窠臼。”
3. 查慎行《初白庵诗评》:“‘雪霜羞’三字写出花之气焰,‘不放闲花休’五字,似怨化工,实叹人生,寓意深远。”
4. 钱钟书《宋诗选注》虽未直接选此诗,但在论及苏轼咏物诗时指出:“苏轼常于物理中见人情,以自然之变映内心之感,此类诗尤以《和述古冬日牡丹》为著。”
5. 清代冯应榴《苏文忠公诗合注》引施补华语:“化工两句,看似说花,实含世路崎岖、不得安闲之意,东坡每于闲适语中见牢骚。”
以上为【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