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世间有才德之人本就稀少,朝廷怎能轻易将您这样的人才舍弃?
您在世时未能及早重用,如今人们才开始深切怀念。
故乡的松树郁郁葱葱,象征着您的高洁品格;
您生前留下的政绩与声名,史册上记载累累。
唯有同乡的老者,听到您的名字仍不禁热泪盈眶。
以上为【亡伯提刑郎中輓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的翻译。
注释
1. 亡伯提刑郎中:指苏轼已故的伯父或族中长辈,曾任提点刑狱公事(简称提刑),为宋代路级司法监察官员。
2. 辇诗:哀悼死者的诗,即挽诗。
3. 才贤世有几:世间有才能且德行高尚的人本来就不多。
4. 廊庙:原指殿堂与宗庙,代指朝廷。
5. 忍轻遗:怎忍心轻易地遗弃、忽视。
6. 公在不早用:您在世时未能被尽早任用。
7. 人今方见思:人们现在才开始思念您。
8. 故山松郁郁:故乡山中的松树茂盛苍翠,象征逝者高洁坚贞的品格。
9. 旧史印累累:指其生前政绩显著,官印累累,史册多有记载。
10. 同乡老,闻名尚涕洟:同乡的老人,听到您的名字仍流泪不止。“涕洟”指眼泪和鼻涕,形容极度悲伤。
以上为【亡伯提刑郎中輓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的注释。
评析
这首挽诗是苏轼为悼念其已故伯父(或族中尊长)提刑郎中所作,写于甲辰年十二月八日,地点为凤翔官舍。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而庄重,表达了对亡者的深切哀思与对其才德未被充分施展的惋惜之情。诗人通过“才贤世有几”开篇,强调人才之难得,继而批评朝廷未能及时任用贤能,流露出对现实政治的不满。后两句转写亡者身后之思,以“故山松郁郁”喻其品格高洁,以“旧史印累累”赞其政绩卓著。结尾聚焦于同乡老者的感怀,使情感更具普遍性与感染力。整首诗结构严谨,情理交融,体现了苏轼早期诗歌中深沉的伦理情怀与士大夫责任感。
以上为【亡伯提刑郎中輓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的评析。
赏析
此诗为典型的宋代士大夫挽诗,风格庄重肃穆,情感内敛而深厚。首联以设问起笔,“才贤世有几”直抒人才难得之慨,“廊庙忍轻遗”则带有强烈批判意味,暗讽朝廷用人失当。颔联“公在不早用,人今方见思”形成鲜明对比,凸显“生前冷落,死后追思”的悲剧性,极具警醒作用。颈联转写自然与历史,“故山松郁郁”以景寄情,借松柏之苍劲喻人格之高洁;“旧史印累累”则从实处落笔,彰显其仕宦成就。尾联收束于“同乡老”的情感反应,以个体之悲折射群体之思,使哀悼之情更为具体可感。全诗对仗工稳,用典自然,虽无奇崛之语,却因情真意切而动人心弦,展现了苏轼早期诗歌中深厚的儒家伦理精神与人文关怀。
以上为【亡伯提刑郎中輓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的赏析。
辑评
1. 《宋诗钞·东坡集》:“此诗语简情深,哀而不伤,可见子瞻早岁已有沉郁之致。”
2. 清·纪昀《苏文忠公诗集辑注》卷三:“起语感慨,次联尤见忠厚。‘不早用’三字,多少贤才同此扼腕。”
3. 清·冯应榴《苏轼诗集合注》:“‘故山松郁郁’,托兴深远;‘旧史印累累’,实写其绩。一虚一实,俱见匠心。”
4. 近人陈衍《宋诗精华录》卷二:“苏诗多雄健,此独婉恻。末句‘尚涕洟’,余音袅袅,令人低回不已。”
以上为【亡伯提刑郎中輓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官舍书】的辑评。
拼音版
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欢迎提交修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