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着有着无总难通,两下俱捐又落空。


无有兼资终是幻,执中方可合神功。

见了还如未见时,不能含蓄返成迷。


藏身韬晦无踪迹,才是金毛狮子儿。

莫夸口鼓学谈禅,但只澄心绝万缘。


学解见知俱放下,迷云消散月华圆。

三心本一一元无,捏聚分开只是渠。


见在更能无染着,未来过去总归虚。

法身清静本无形,有象何名圆满身?


假使化身千百亿,不能合一不全真。

无极极中全太极,太极形而分两仪。


万物三才皆备我,复元无极圣人基。

一物自有一太极,机缄造化体坤乾。


穷通一贯全天理,抱本还元合自然。

观之不见听无声,隐显幽微常尽诚。


应用神机人莫测,堂堂天意自昭明。

先天太易理幽深,广大精微妙莫评。


玩味探玄玄在己,洗心藏退极于诚。

世间物物全天理,自是时人鲜克知。


原始返终全太极,穷神知化入无为。

群阴剥尽一阳生,牢闭玄关莫妄开。


静极极中观一动,天心莹彻悟元来。

责人之心惟责己,恕己之心惟恕人。


忠恕两全方达道,克终克始不违仁。

乐天知命真君子,尽理穷微大圣人。


只要厥中为大本,全明大本便通神。

存诚至要先穷理,穷理神功在尽诚。


诚极理穷天大本,性天发露大光明。

得造玄微笃力行,堂堂大道坦然平。


纵横妙用中心定,危者安而微者明。

天心体用妙玄机,舍妄从真便造微。


精义入神惟定一,功深力到达希夷。

道在凡人日用中,显仁藏用发神功。


无余无欠时时在,争奈凡人眼自瞢。

可叹世人太执迷,随声逐色转倾危。


若能返理穷诸己,性定身安神自怡。

诚明静定道之宗,动静相因罔不同。


日用平常存一正,自然天理感而通。

物物包含太极微,存诚致敬便知机。


无声无臭无踪迹,体物昭然理莫违。

吾儒风味格坚顽,二氏而今亦慕酸。


涓滴沾濡已如此,鼻容三斗故应难。

大道茫茫鼎峙分,个中谁为破重籓。
须知问礼当时地,不必西方两足尊。
道曰金丹,儒曰太极,释曰玄珠。
矧三教之道,本来同祖,心存至德,性悟真如。
阖辟机关,抽添运用,返照回光复本初。
阖辟乾坤阴复晴,动根原向静中生。
腔含一掬诸天阔,印落千川孤月明。
掌上指南应有准,耳边诐说更谁撄。
我昔湖上游,怅望湖中屿。
相去咫尺间,一水颇修阻。
地偏禽鸟乐,春静花自吐。
凭岩吊丧乱,倚槛话行藏。
波影澄空碧,悠然此味长。
(江南西道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朝散大夫兼御史中丞上柱国赐紫金鱼袋裴休撰。
正议大夫守右散骑常侍充集贤殿学士兼判院事上柱国赐紫金鱼袋柳公权书并篆额。

玄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
一编净度出玄文,因憩书窗醉酒尊。
儒释未须谈一二,且于花下立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