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榴屿何年改玉环,望中犹是旧青山。


遗民不记当时事,惟有潮声日往还。

载地浮天浩莫穷,气营楼阁耸虚空。


道人妙得观澜术,万里沧溟碧眼中。

新筑茅庐涧壑围,山光水色共依依。


野人不为闲中趣,谁会朝来与暮归。

门枕青山户傍溪,青山流水助悽悽。


双亲既远神何在,对此追思独怨啼。

入堂无复见双亲,建此来宁似在神。


天地深恩难以报,含悲唯有泪沾巾。

霅水书来寄叶嘉,中山人去代琼华。


定将绛帐铸人手,散出毫端千种花。

白齿新芽不出山,青囊谁遣到人间。


午窗惊觉还乡梦,纱帽笼头捧兔班。

春回顾渚雪芽生,香味尤宜秘水亭。


搜我枯肠欠书卷,饮君清德赖诗情。

长记中秋踏卧龙,尚馀诗兴至今浓。


羡君豪迈如韩子,联句犹容李正封。

手汲寒泉碾小龙,天香一炷满衣浓。


与君慷慨论时事,欲吐丹心上实封。

间世宗英学海龙,交情尤为野人浓。


天香御茗分奇绝,尽是殷勤手自封。

晚学无由识道真,前贤未许继芳尘。


道从何进从何止,敢叩无为绝学人。

容膝茅庵不妄开,欲令人悟止由来。


个中妙意知谁解,多作休休莫莫猜。

凿石依山作小庵,花香入座月侵檐。


虽然眼界无多地,解使人天竞耸瞻。

重华疑到此山中,凿石疏岩达四聪。


端为草茅忧世士,不教无路献孤忠。

龙大那容在此湫,银河得得为飞流。

好乘风雨昂头角,直到天池最上头。

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


明朝杖屦丹丘去,带得烟霞过海船。

洞中大士半千身,住世端能了世因。


应笑玉箫峰下客,马蹄长践利名尘。

家在梅溪水竹间,穿云蜡屐可曾闲。


雁山新入春游眼,却笑平生未见山。

故乡从此去,借问几时还。


先自思兄弟,那堪宿雁山。

雁荡屡经眼,个中方再游。


何时脱尘鞅,来此饱清幽。

梵舍十八所,道场皆矩罗。


兹独号罗汉,想应无漏多。

灵运本狂客,偶来莲社游。


钟鱼听已厌,归去故园休。

桑下不三宿,阁中经半年。


青山满庭户,虽好莫留连。

佛阁阅人久,儒官涉世疏。


伽蓝真长者,容我半年居。

蕙兰憔悴菊萎秋,叶底藏春已数头。


诗客不知花韵别,却言空结雨中愁。

同日种松今合抱,后来栽柳已参天。


笑看轩外黄杨树,我亦如君厄闰年。

南川钓艇已横波,里水渔翁又放歌。


今日未知明日事,且倾君酒为君哦。

清油浊酒慰家贫,老子山中但白云。


君欲看云须久坐,晴窗端为起炉熏。

谁以三年报一峰,舒刚盖有古人风。


一词亦到君亲地,何处无人覆马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