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减尽腰围白尽头,经年作客向夔州。


流离去国归无日,瘴疠侵人病过秋。


菊蕊残时初把酒,雁行横处更登楼。

村落萧条夜气生,侧身东望一伤情。


丹楼碧阁无处所,只有溪山相照明。

山川去接汉江东,曾伴隋侯醉此中。


歌绕夜梁珠宛转,舞娇春席雪朦胧。


棠遗善政阴犹在,薤送哀声事已空。

高亭暮色中,往事更谁同。


水谩矜天阔,山应到此穷。


病怜京口酒,老怯海门风。

清溪东下大江回,立马层崖极望哀。


晓日四明霞气重,春潮三浙浪云开。


禹陵风雨思王会,越国山川出霸才。

飞桥挂西岭,遥与中弇通。


明月组文波,万颖射鲛宫。


诸峰一十二,献巧争为雄。

东望望春春可怜,君恩犹许傍林泉。


薇山枉忆黄虞代,桃水应忘魏晋年。


日月为余光早到,风云出此气弥添。

春日西郊外,江亭眼界嘉。


青桐映楼阁,紫帽没烟霞。


雨过牛耕野,潮回鹭立沙。

斗畔危梯百尺悬,岧峣飞观矗层烟。


长淮蜃起朱阑外,大泽龙吟碧槛前。


抱瑟湘灵时自舞,吹箫秦女欲谁怜。

积翠中天势欲翔,分明台殿到扶桑。


云霞上下飞丹壁,日月东西抱画梁。


座里黄河千舶聚,毫端沧海一杯长。

平陆人烟险,渔舟家口肥。


青天围箬笠,白雨浣蓑衣。


静钓鸥分石,寒归雪满扉。

诗筒南山来,缄题手亲揭。


三年蓼莪废,楚怆不堪说。


向来志显扬,岂不愿华烨。

蹑屩登丹嶂,开尊瞩锦岑。


悬厓分日月,众壑异晴阴。


鸟道霞标度,泉流树杪侵。

东望飞鸿信颇迟,未应老大命偏奇。


随舟山色曾三日,送客江流合此时。


晓月柏垣思旧路,霜天菊径待新诗。

无限归鸦起暮寒,夕阳如画满江干。


烟尘历历秋笳里,绝好河山袖手看。

历阳望姑熟,抚掌衣带隔。
却瞻天门山,落日一双碧。
不如云中鸟,自在鼓两翼。
乱山深处小峥嵘,匹马曾经月下行。
古戍风烟通曲巷,野人篱落带寒坰。
百年几处频遗迹,他日何人此问名。
烟岚云树两微茫,迁客西来正望乡。
若值秋风小摇落,只应无奈九回肠。
峰峦绵亘几千里,半霁半阴轻霭中。
僧房借榻睡初足,满谷笙篁松桧风。
远投僧舍青烟畔,夹路松音钟磬幽。
试倚危轩望乡邑,三巴日暮远峰稠。
地清无暑即蓬莱,高阁披襟亦快哉。
楚树日沉风北起,钟山云合雨东来。
枇杷子熟三时过,菡萏花高一色开。
小桥东畔过沙洲,一望清光雨乍收。
云矗山腰横玉带,水环屋角绕苍虬。
矶边杨柳堪垂钓,天外沧浪好放舟。
东望赤城山,远在沧海头。
雨雪方霏霏,行人不可留。
衣裳好结束,文采珊瑚钩。
矗矗贺兰山,黑山山之尾。
山石殊碅磳,山形何俶诡。
联络受降城,襟带黄河水。
独立长天霁景开,登临遥傍越王台。
三秋夜月鲸鲵气,万里西风鸿雁哀。
隔岸帆樯连树没,满江镫火送潮来。
东望赤城山,远在沧海头。
雨雪方霏霏,行人不可留。
衣裳好结束,文采珊瑚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