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摇落西风旧汉冠,当年奏草并琅玕。


朝辞燕甸胡霜阔,春到龙门朔雪残。


行省紫薇群吏夕,严关赤燧万峰寒。

萧萧匹马万重山,遥指家林雁宕间。


竹叶难留孤客醉,桃花如笑故人颜。


不将旅食弹长铗,已动归心忆小蛮。

满径黄花桑落酒,送客关门折衰柳。


涉世空怀失路悲,干时自乏谭天口。


片刺侯门不得通,桂薪玉粒哭途穷。

一峰高耸碧嶙峋,一族相延几百春。


庙守甘棠思歙簿,家传乔木自江人。


幸瞻日月分馀照,渐觉诗书起后尘。

博采遗芳纪圣功,羡君分命及春风。


青云早步儒冠右,画舫遥乘使节东。


礼乐化行周册在,典谟书出鲁堂空。

远岫疏林澹有无,回溪密树又纷敷。


令人惆怅宫墙外,不写栏边水半湖。

圣明重风纪,简任须才贤。


惟才政绩举,惟贤德泽宣。


外台表郡邑,二者宁可偏。

指望天涯愿未酬,伏波肯类贾胡留。


倚装行色匆匆甚,风送斜阳下小楼。

江郊歇马一从容,再近光仪咫尺中。
自喜昌黎怜贾岛,敢期工部际严公。
林亭每侍金尊酒,草阁时来玉佩风。
自昔南台肃纪纲,明公此日更堂堂。
秋霜落处无萧艾,绣斧行时得豫章。
贺监湖中看月色,蓬莱阁上望天光。
御屏多写大臣名,故老尤关圣主情。
每从翠华行阁道,或承丹诏作长城。
尚衣蛱蝶飞罗袖,内府蒲萄满玉罂。
寒竹丛巳橘柚县,短篱茅屋向城偏。
桂花酿酒秋将半,桐叶题诗月未圆。
越客还思青海峤,楚鸿又度白云天。
贫贱论交日,凄凄多苦颜。
井寒晨炊少,室静共僧闲。
囊里常留药,人前笑买山。
野鹤浮云绝系牵,石田茅屋故多缘。
荷衣不带京尘去,诗卷长留洛下传。
踪迹江湖不惮劳,壮怀随处托风骚。
即看上国游观去,会说东吴纸价高。
潞河东去水弥弥,绿满汀洲草色齐。
客邸风尘留不得,江南春雨待君题。
笑推窗户揖青山,茶鼎松风入耳潺。
老去已知今世错,贫来剩得此身闲。
漱流枕石心长在,涉水穿林步已难。
西江万君头戴笠,清时典教山阳邑。
王侯折简不可招,令尹之前只长揖。
深衣上堂开讲筵,衿佩铿锵如鹄立。
桂丛竞发山之阿,大株小株秋婆娑。
灵鹫峰头月色薄,乌龙潭上天香多。
吴刚持斧不敢近,郗诜对策将如何。
山翁高步月中来,移得灵根手自栽。
仙籍许令诸子折,君家先见两枝开。
双承御宴簪花出,并惹天香满袖回。
扶桑日上晓鸡号,玉殿红云拜赭袍。
长乐钟声闻去远,太行山色望来高。
宣尼愤乐宁知老,召虎旬宣岂惮劳。
使君卓特人中骥,步上云霄未计程。
落落襟怀孤月皎,纷纷势利一尘轻。
苏公敬狱堪垂法,杜老忧时欲洗兵。
鹅湖公子旧乌衣,口吐虹文射紫微。
十五诗篇登乐府,六千山水奉慈闱。
岳含断雨天初合,地绕长河叶尽飞。
大江之中,有峰崔嵬。
屹然独立不可动,百川到此皆萦回。
乾坤风气,与水相移推。
绣斧下神京,霜风白简生。
省遗郎吏草,台建大夫旌。
隼翮当秋健,微星入夜明。
春晴紫陌荡香尘,冠盖联翩送故人。
风度落花沾去旆,马嘶芳草驻征轮。
旗亭官柳和烟绿,驿路青山带雨新。
除书晓捧出明光,朝罢瑶阶月映霜。
积素冷涵环佩莹,清辉晴耀锦衣香。
心悬北阙天恩重,望入东蒙客路长。
君子蹈仁义,近自亲爱始。
当行岂顾留,千里犹举趾。
伯氏有东役,驾言适淮涘。
绣衣玉节镇青沂,佳士联镳出帝畿。
天禄最怜刘向苦,会稽深望买臣归。
御沟水落鲂鱼上,官柳春回燕子飞。
城柝声悲月未央,江云初散水风凉。
看君已是无家客,犹自逢人说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