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昔岁乙在酉,伯祖尚书郎。


只手探月胁,一枝破天荒。


遂令素士族,重唤乌衣王。

愁边节里两相关,茶罢呼儿检历看。


社日雨多晴较少,春风晚暖晓犹寒。


也思散策郊行去,其奈缘溪路未干。

早岁辞家赋远游。
东西南北任萍浮。
熟知津路无劳问,惯听阳关不解愁。

谁言旧居止,主人忽成客。


僮仆强与言,相惧终脉脉。


出亦何所求,入亦何所索。

性僻交游寡,所从天下才。


今朝谁出祖,亲戚持樽罍。


晚节相知人,唯有胥宋裴。

倍还春色渺无凭,乱里偏惊易岁勤。


一世老添非我独,百端忧集有谁分。


焦芽心境参摩诘,枯树生机感仲文。

眼暗犹思得复明,强扶衰病试飞行。


还家魂梦穿云断,去国衣装入海轻。


异域岂能医异疾,前游真已隔前生。

龙山歌舞无人道。
只说先生狂落帽。
秋风亦是可怜人,要令天意知人老。

宽处略从容。
华水华山自不同。
旧日诸贤携手恨,匆匆。

摩挲老面受春风,肯为吹将鬓雪融。


自合居乡充父老,尚堪开学教儿童。


官身历险元如梦,诗律从宽渐不工。

小雪霏微堕地轻,晚窗还漏夕阳明。


久要药裹成分诀,淡绝梅花与定情。


诸弟有书看愈好,故人相呴愧还生。

黄鸡唱晓酉更真,老兴不逮儿曹新。


孤眠一千八百日,尚作六尺寻常身。


坐头却占最后盏,历尾数残无复人。

未到山阴兴已阑,相传道路正间关。


故人坐隔月千里,老宿肯分云半间。


有客谁家无白酒,能诗何处不青山。

江国春归夏云孟,十日五日风雨横。
具区摆阖浪如山,吴儿善泅并敢榜。


今朝气候昨不同,湖头无雨兼无风。

淡亭亭、影摇溪水,芳心知为谁吐。
玉华宝供年年事,消得一天风露。
私自语。

除夕天涯见客心,连枝游子各悲吟。


徒将鬓雪疑青镜,且把乡梅托素琴。


海岳催春潜美色,冰霜争岁冱成阴。

地爱僧林僻,人邀灯节游。


缘塍朝借马,攺路晚登舟。


春水凫鹥满,夕阳钟磬幽。

精神收召入腔来,水色山光面目开。


可惜行窝新失伴,雪晴未忍说寻梅。

罢参归趁日高眠,随意翻书不计编。


岁事从教催白发,春风元只在丹田。

黑风吹雨出长安,破帽骚骚怯暮寒。


不得之乎成一事,却因而已失三官。


人心天理推详易,世路交情点检难。

樽酒团栾里社情,眼中忽不见公荣。


只应天体如鸡子,地下人间共月明。

溪自是溪山自山,溪山不与我人闲。


古往今来只如此,看尽人闲忙与闲。

人生此会能几回,坐上有客皆怀开。


更听阳关三叠曲,何日复遇此翁来。

数曲清溪山抱回,青山高处醉筵开。


忽然鼓笛太平调,便是洞庭闻乐来。

宜霜开尽秋光老。
感节物、愁多少。
尘世难逢开口笑。

细雨催春岁又除,县城灯火接郊墟。


百年到我强过半,万事于人总不如。


弊齿病深抛酒盏,安心法在卜山居。

曾闻郑女咏同车,更爱丰标淡有华。


欲傍苔莓横野渡,似将铅粉斗朝霞。


品题从此添高价,物色仍烦筑短沙。

扬燎明连汉,流星紫入烟。


千门俱守岁,一夕共增年。


寒勒梅香细,春回竹叶前。

灯火高楼夜,人间岁又除。


团圞儿女会,萧飒鬓毛初。


椒叶频传令,桃符只自书。

柱分南裔恢皇度,碑勒燕然兆女戎。


一样亲臣连桂掖,到头功罪欲谁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