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树林幽翠满山谷,楼观突兀起江滨。


云是昔人藏书处,磊落万卷今生尘。



江边日出红雾散,绮窗画阁青氛氲。

吾州唐子他州无,闭户偏读家藏书。


志气颇闻已山立,神仙固自多楼居。


终日坐忘对燕几,有时出游骑蹇驴。

苍颜已是十年前,把镜回看一怅然。


履薄临深谅无几,且将馀日付残编。

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


欲辨已忘言,不为醒者道。


使君青箱家,文史装怀抱。

使君有书癖,记览浩无涯。


况此孤楼迥,端无外物哗。


横肱攲曲几,搔首落乌纱。

鲁简多年屋壁藏,始营翚棘瞰堂皇。


髹厨四匝香防蠹,镂椠千题缥制囊。


定与乡人评月旦,何妨婢子诵灵光。

楼高不二寻,已作百尺想。


中有湖海豪,开襟纳万象。


颇延素心人,谈笑落清响。

高楼内苑隔尘凡,细雨斜通南浦帆。


只为承恩自霄汉,不关招隐向丛岩。


瑞云偏捧啼乌树,绣拱端居赐玺函。

竹户绿光迥,疏窗素影幽。


曲通邀月径,直上摘星楼。


片字非虚设,孤心自泳流。

插天嵯峨起寸地,隐然不平为何事。


浪迹七年江海人,心芒一片春坊字。


名山学道望久绝,射虎残年傥可致。

夙闻治水经,银泥封绿字。
龙威丈人招我游,林屋洞中探玉笥。


白云弥弥洞庭波,七十名峰奈乐何。

我生南海愁偏僻,经史之外寡书册。


扁舟遥至金陵城,欲向名家求载籍。


黄君父子世藏书,一室尝开万卷馀。

从来物聚天能嫉,况复胸罗八斗才。


梦里乡园仍汉土,焚馀文字即秦灰。


蟫鱼食古终何益,旅燕寻巢亦可哀。

以诗鸣者累百辈,谁与梅花可相配。


只传冰影月香诗,直到如今美无对。


疏篱把住横斜枝,了不肯受春风知。

书楼新起赖休公,况接丹梯百丈通。


只为云松巢此地,不须车马到山中。


白云倚槛临丹壑,明月开轩坐碧空。

地僻无他管,楼危有剩凉。


远流通越派,残日共秦光。


鸟道顽云黑,人家病叶黄。

细雨东风泛晓烟,草痕青过竹篱边。


春当揆度灵均日,老及知非伯玉年。


病眼纷纭花似雾,吟怀跌宕酒如泉。

高楼出林杪,中有千载书。


昔人不可见,倚槛意何如。

闻尔为楼近郁蓝,晴川历历豫章南。


当檐河汉三千尺,绕架云霞八百函。


径压蓬蒿同蒋诩,阶藏兰菊类罗含。

頖邻松竹是吾庐,廿载辛勤此卜居。


山近云烟浮几案,门深宾从拥轩车。


敢将新构夸仑奂,但愿淳风挹里闾。

十载虚叨列近臣,宝函宸翰拜恩频。


云霞捧出天家制,琬琰藏为奕世珍。


万古江山开栋宇,百年忠孝报君亲。

楼成东圃定何如,缃帙牙签尽赐书。


延眺巧当山色处,对扬荣荷圣恩馀。


三春花气薰兰芨,五夜虹光映斗墟。

引却蜂衙一事无,求师尚友圣贤俱。


激昂意气中兴颂,收敛身心太极图。


畬火明边饥虎过,渡船声外老鸧呼。

流水青山一榻深,铜柯石干半窗阴。


公馀点校七分易,老去服行三字箴。


消长乘除观物理,存亡操舍验人心。

危楼得地著身安,冬日烘檐夏气寒。


木末清风平与接,山中本色晚宜看。


课儿勤读书充架,留客高谈袖满阑。

飞楼高出对山㘭,千丈瑶林耸翠梢。


桂花结得月中实,松叶构成云里巢。


散帙群鸦绕茅屋,钩帘一鹤下江郊。

道本无名莫强名,在人呈露自然情。


楼头山色门前水,不是天公彩画成。

入云高阁倚长溪,万卷窝中惬所栖。


春水池塘蝌蚪闹,暖风花竹鹁鸠啼。


香飘丹桂姮娥近,光接青藜太乙低。

楼上新藏万卷馀,法筵元是旧陈书。


虞廷际会风云合,孔道光辉日月舒。


未许旁人夸宠数,自怜家世得菑畬。

重楼高揭楚云低,中有图书护紫泥。


子姓传家开阀阅,山灵潜地守封题。


芸箱积架无残蠹,月案研朱有降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