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竹皮含旧翠,鸟雀满樛枝。


冰壶动摇碧,故作傍人低。


细雨荷锄立,秋风独杖藜。

有竹一顷馀,舍下笋穿壁。


新茁才出墙,满岁如松碧。


苍苍众色晚,归鸟尽敛翼。

苔竹吾所好,开轩纳微凉。


望中疑在野,景物洞庭旁。


秋风亦已起,洒面若微霜。

入门高兴发,而无人世喧。


丛篁低地碧,疏林听晚蝉。


衰年旅炎方,只想竹林眠。

竹深留客处,僻近城南楼。


眼边无俗物,淅淅野风秋。


主人不世才,老气横九州。

竹光团野草,秀气豁烦襟。


赠此遣愁寂,萧然静客心。


枕簟入林僻,鸟雀聚枝深。

古墙犹竹色,真作野人居。


青云羞叶密,空翠扑肌肤。


寒日外惨淡,泠泠风有馀。

朱夏云郁陶,种此何草草。


儿童汲井华,颇亦恨枯槁。


寒雨下霏霏,满眼颜色好。

解榻秋露悬,竹凉侵卧内。


幽姿可时睹,密干叠苍翠。


况乃回风吹,低昂各有意。

幽偏得自怡,种竹交加翠。


雨露之所濡,成长容何易。


叶密鸣蝉稠,啅雀争枝坠。

赏静连云竹,移因风雨秋。


我圃日苍翠,会心直罕俦。


若人才思阔,文彩珊瑚钩。

秋风楚竹冷,倚杖更徘徊。


想见阴山雪,朱炎安在哉。


自今幽兴熟,携手卧苍苔。

青钱买野竹,持答翠琅玕。


深栽小斋后,幽事颇相关。


自有烟霞质,能令朱夏寒。

张帆风尚小,出口势愈急。


扁舟已中流,前后无所及。


侧看岸旋转,白浪若山岌。

泊舟不厌城南浅,谈笑淹留惊晷短。


为传潮信舣江干,暂移已觉如天远。


足音来此慰寂寞,酒面自红炉自暖。

敕书夜半至,主者不能发。


星辰稍低回,万里收落月。


平明宣帝词,轸虑极惨怛。

紞紞有如打两鼓,星河漫漫参在户。


百鸟已栖人不行,西南汹汹有异声。


有若鬼神移山岳,又如战败百万兵。

前时大雪风扰之,有无厚薄皆不齐。


今朝大雪无风色,下隰高原总盈尺。


由来此物本阴气,偏近黄昏落尤剧。

高深极前临,苍莽接回眺。


齐州景物多,于此领其要。

花发红云合,公来醉玉颓。


傍城行怯远,却泛小舟回。

南瞻复北顾,春水绿漫漫。


此地寻花柳,全胜别处看。

尘污远已留,渌净此不杂。


僻招水鸟栖,清数游鱼鬣。

花满红桥外,寻芳未渡桥。


春风相调引,已有异香飘。

芙渠十顷阔,藻荇一篙深。


晚日江乡景,秋风泽国心。

河流春已深,野色晚更静。


生计慕园畦,归心付渔艇。

景物此清淡,幽亭独细论。


恐人容易过,常锁水西门。

潇洒尘埃外,崔嵬清浅中。


四轩春水阔,两岸画桥通。

漾舟入芙蓉,花乱舟攲侧。


安稳此凭栏,清香生履舄。

出城跨岧峣,惊目见花艳。


飞盖每来游,佳境此其渐。

老杜诗犹在,重华事已无。


千秋陵谷变,尘起鹊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