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南郭子綦初丧我,西来达摩尚求心。


此堂不说有清浊,游客自观随浅深。


两岁频为山水役,一溪长照雪霜侵。

篮舆三日山中行,山中信美少旷平。


下投黄泉上青冥,线路每与猿狖争。


重楼束缚遭涧坑,两股酸哀饥肠鸣。

野寺荒台晚,寒天古木悲。


空阶有鸟迹,犹似造书时。

释子谈经处,轩臣刻字留。


故台遗老识,残简圣皇求。


驻跸怀千古,开襟望九州。

六飞回玉辇,双树谒金仙。


瑞鸟呈书字,神龙吐浴泉。


净心遥证果,睿想独超禅。

故台苍颉里,新邑紫泉居。


岁在开金寺,时来降玉舆。


龙形虽近刹,鸟迹尚留书。

亭子碧江浔,云霞生远心。


千山正摇落,四客复登临。


地势分吴越,涛声送古今。

青山云水窟,杖锡几时来。


竹待香严击,松经道者栽。


西江无水吸,震旦忽花开。

佛堂光未放,桑下唤难回。


是处皆堪歇,何山不可开。


泉因龙吐出,经自兔衔来。

径路缘溪不知远,忽然身已入峰腰。


深山怪石如怀宝,暗谷悬泉讶听潮。


僧比封君千顷竹,人稀农亩万家樵。

龙舒富山水,白云又其角。


七峰互回环,仰见天一握。


古木森建幢,苍藤大张幄。

竦踊峰环碧玉城,乱蝉争送夕阳明。


飞桥预快登山足,坏塔遥增吊古情。


陈迹几年惊梦幻,清文随处振英茎。

年来生计一轻舠,晨出晡归岂惮劳。


谢客儿山存胜致,佛泥涅日往游遨。


波间星斗沈光冷,月里山河结影高。

开士诛茅五老峰,手植匡山百万松。


荡云尽吸明湖水,招月来听海会钟。


初地雨花驯白牯,阴岩石气郁苍龙。

岧峣仓史台,敞朗绀园开。
戒旦壶人集,翻霜羽骑来。
下辇登三袭,褰旒望九垓。
寺古唐朝立,山藏一径幽。
木生灵寿异,花发蕙兰稠。
瀹茗香浮齿,簪梅雪满头。
四围葱翠列奇峰,碧瓦朱甍护象龙。
殿角风过铃自语,山腰云起洞长封。
泉清似镜耳堪洗,路曲如肠步莫从。
睿德总无边,神皋择胜缘。
二仪齐法驾,三会礼香筵。
汉阙中黄近,秦山太白连。
鸟籀遗新阁,龙旗访古台。
造书臣颉往,观迹帝羲来。
睿览山川匝,宸心宇宙该。
昔年宝刹倚云根,半壁孤高露粉痕。
叠巘插天苍隼立,群峰拔地白狼蹲。
苔碑有字湮名姓,钟梵无声报晓昏。
回思往事白云间,止有青松不解颜。
鱼鼓高低忙处响,鸟笙上下静中环。
天开海国莲称社,月映蜂台禅闭关。
劝农亲民事,归途逸兴同。
地高浓翠合,林静妙香通。
喜得千村雨,闲来一亩宫。
问讯词坛客,山僧逸兴同。
地高晴翠合,林静妙香通。
登眺消尘虑,安闲步梵宫。
雨后劝农毕,还寻古刹来。
钟声飘藓径,衲子出香台。
刺竹排檐种,优昙满院开。
野趣自清旷,丰年情不同。
泉新茶碗碧,火宿石垆红。
眺海三层阁,栽花半亩宫。
山郭雨初霁,招提忽入来。
寒云流梵韵,湿翠上莲台。
钵为投诗满,扉缘憩客开。
歌罢蛮腔易梵腔,层楼烟际晚钟撞。
吟诗赌弈人稀到,闲煞孤寒白菊窗。
密竹深林旧馆娃,霸图空后现袈裟。
只今一片禅心月,曾照当年舞袖家。
黄花黄叶逼深秋,出郭来从野寺游。
抖擞征衣还未了,一声清磬度林邱。
昔拟馆娃今礼禅,楼台钟鼓尚依然。
为乘豪兴酬佳节,暂憩丛林净俗缘。
地久莫寻藏蟒穴,庭空犹见散花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