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高岭峻棱棱,细泉流亹亹。


势分合不得,东西随所委。


悠悠草蔓底,溅溅石罅里。

水急愁无地,山深故有云。


那通极目望,又作断肠分。


郑驿来虽及,燕台哭不闻。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一夜声。

崔嵬分水岭,高下与云平。


上有分流水,东西随势倾。


朝同一源出,暮隔千里情。

岭北泉流分外忙,一声一滴断人肠。


浪愁出却庐陵界,未入梅山总故乡。

岭头泉眼一涓流,南入虔州北吉州。


只隔中间些子地,水声滴作两乡愁。

路险劳人杀,侬须下轿行。


石从何代落,蕨傍旧根生。


古树无今态,幽泉有暗声。

山壮马力短,马行石齿中。


十步九举辔,回环失西东。


溪水变为雨,悬崖阴蒙蒙。

南中少平地,山水重叠生。


别泉万馀曲,迷舟独难行。


四际乱峰合,一眺千虑并。

丁年游蜀道,班鬓向长安。


徒费周王粟,空弹汉吏冠。


马蹄穿欲尽,貂裘敝转寒。

转山五七里,涉涧十百所。


碎石铁蒺藜,锐石木龃龉。


岂但行人难,亦复念我马。

瑶妃游戏水晶房,故剪冰花试晓妆。


坐见初平岩畔石,化为元放陇头羊。


培堆积玉寒光莹,顷刻开梅冷艳香。

玉龙耕种素芝田,误入飞琼小洞天。


璧月珠星争璀璨,瑶环瑜珥斗婵娟。


水晶宫阙云腴滑,白玉楼台雾彩鲜。

一夜同云凝不开,晓寒整辔马虺尵。


千岩万壑萦纡处,密雪回风散漫来。


愁里溪声琴的历,望中山色玉崔嵬。

蔼蔼层阴送雪来,乱山深处白皑皑。


积岩错认蓝田玉,著树全疑庾岭梅。


光射九霄来夜月,冷凝千嶂蛰春雷。

闽山高处却无风,密雪飞云堕晓空。


去路似从银色界,此身疑到广寒宫。


落梅飘絮来琼树,涌浪崩云叠玉峰。

寒云漠漠雪霏霏,正是行人度岭时。


密洒峰峦开玉府,乱妆林木发琼枝。


步高渐入烟霄路,望远都迷涧壑姿。

行尽闽山万屈盘,江南形势陡然宽。


山平水远望不尽,木落草枯霜始寒。


醉里讴吟聊自适,梦中往复本非难。

两派潺湲不暂停,岭头长泻别离情。


南随去马通巴栈,北逐归人达渭城。


澄处好窥双黛影,咽时堪寄断肠声。

水性本平止,胡乃生怒涛。


势亦不得已,前石后流驱。

三年闽海类飘萍,今近天枢第一星。


虽是玉京犹万里,江南山已望中青。

闽越江南此地分,鲍娘诗句尚能存。


客怀未觉今宵好,家住壶山烟雨村。

呜咽泉流万仞峰,断肠从此各西东。


谁知不作多时别,依旧相逢沧海中。

千寻万仞峰,灵宝号何从。
盛立同吾道,贪程阻圣踪。
岭奇应有药,壁峭尽无松。
夜半风撼山,苦雨歇初晓。
高峰吹成冰,草树叶尽缟。
行行入云中,稍稍临木杪。
兹山已巉绝,盘道乏萦回。
路向日边出,人从云外来。
涧声高更咽,梅蕊雪犹开。
陇山高共鸟行齐,瞰险盘空甚蹑梯。
云势崩腾时向背,水声呜咽若东西。
风兼雨气吹人面,石带冰棱碍马蹄。
辛卯逾闽峤,淳熙出建关。
弥漫第五渡,险绝百重山。
近夏凉风发,新晴丽景还。
乌饭山边白玉团,瑞光千丈溢清寒。
斜穿逆旅茆茨室,正照先生苜蓿盘。
聊向青天思太白,却吟飞鹊忆曹瞒。
素娥迎暮岭,青女伴寒空。
龙剑明摇雪,貂褕薄透风。
征车长入夜,王事久忘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