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皮枯缘受风霜久,条短为应攀折频。


但见半衰当此路,不知初种是何人。


雪花零碎逐年减,烟叶稀疏随分新。

紫云洞在烟霞岭右。
其地怪石苍翠,劈空开裂,山顶层层,如厦屋天构。
贾似道命工疏剔建庵,刻大士像于其上。

岳鄂王死,狱卒隗顺负其尸,逾城至北山以葬。
后朝廷购求葬处,顺之子以告。
及启棺如生,乃以礼服殓焉。

西泠桥一名西陵,或曰:即苏小小结同心处也。
及见方子公诗有云:“‘数声渔笛知何处,疑在西泠第一桥。
’陵作泠,苏小恐误。

宋时西湖有三贤祠两:其一在孤山竹阁。
三贤者,白乐天、林和靖、苏东坡也。
其一在龙井资圣院。

智果寺,旧在孤山,钱武肃王建。
宋绍兴间,造四圣观,徙于大佛寺西。
先是东坡守黄州,於潜僧道潜,号参寥子,自吴来访,东坡梦与赋诗,有“寒食清明都过了,石泉槐火一时新”之句。

玛瑙坡在保ㄈ塔西,碎石文莹,质若玛瑙,土人采之,以镌图篆。
晋时遂建玛瑙宝胜院,元末毁,明永乐间重建。
有僧芳洲仆夫艺竹得泉,遂名仆夫泉。

宝石山高六十三丈,周一十三里。
钱武肃王封寿星宝石山,罗隐为之记。
其绝顶为宝峰,有保ㄈ塔,一名宝所塔,盖保ㄈ塔也。

大石佛寺,考旧史,秦始皇东游入海,缆舟于此石上。
后因贾平章住里湖葛岭,宋大内在凤凰山,相去二十余里,平章闻朝钟响,即下湖船,不用篙楫,用大锦缆绞动盘车,则舟去如驶,大佛头,其系缆石桩也。
平章败,后人镌为半身佛像,饰以黄金,构殿覆之,名大石佛院。

哇哇石在棋盘山上。
昭庆寺后,有石池深不可测,峭壁横空,方圆可三四亩,空谷相传,声唤声应,如小儿啼焉。
上有棋盘石,耸立山顶。

昭庆寺,自狮子峰、屯霞石发脉,堪舆家谓之火龙。
石晋元年始创,毁于钱氏乾德五年。
宋太平兴国元年重建,立戒坛。

白乐天守杭州,政平讼简。
贫民有犯法者,于西湖种树几株;富民有赎罪者,令于西湖开葑田数亩。
历任多年,湖葑尽拓,树木成荫。

锦衣骢马好还家,大别山边汉水斜。


霜简位高增意气,金章恩重有光华。


几程蛮徼云藏驿,一棹荆江月照沙。

鲁阳关外晓闻笳,官柳千行雪满沙。
想得高斋人睡足,城头吹笛落梅花。
路出南州向北来,吴山梅冷粤山开。
阳和次第随程到,一月吹香管客回。
我家傍海隅,常闻风涛作。
去山二十里,不见青山壑。
有时见山容,足已涉城郭。
车马纷纷紫陌尘,无情草木自知春。
枝头啼鸟如迎客,路上行人恨别群。
莱峒草堂荆树茂,宜民桥馆绨袍氲。
玉嶂鸡峰两度行,难驯凿齿最关情。
而今揽辔重循历,须鬓霜侵又几茎。
大甲溪深未易过,尤憎虎尾聚奸多。
年来设戍勤持护,一道长光映绿莎。
蛮娘襁负小番娃,拥立低檐语笑哗。
遮莫蓬头并跣足,春来满插鬓边花。
拈香负弩致殷勤,童叟喧传旧使君。
番社久安耕耨业,糍盘竞献倍含欣。
溪山处处罩云烟,密箐深林响百泉。
隐隐竹围声远近,无腔短笛乐尧天。
行行朱盖漾青阳,岸柳墙花满路香。
更喜西畴时雨足,葱茏弥望长苗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