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蹊径萦纡曲似钩,九华人寂水空流。
半林青照千山暝,一榻松风六月秋。
石磴步冲银汉近,洞箫声断彩云浮。
峰头名胜郁岧峣,一上南岑四望遥。
山拥九华森地轴,塔衔双照插天标。
朝看岚翠和烟重,晓过溪声带雨骄。
山房夜半酒初醒,浣浣阶前竹露生。
远柝击随风敛阵,疏钟鸣向月低楹。
松峰画布禅关峭,花径云封客梦清。
巍峨西岳镇西京,杰阁朝凭爽气清。
五里雾披三辅晓,半空云卷万峰晴。
芙蓉彩翠窗前落,海日光华掌上生。
他时货畚似春农,聊就青山策短筇。
直豁云烟栖八口,平携鸡犬入三峰。
炎天树尚留残雪,静夜人还伴怪松。
偶觇井宿到昆华,金碧光中望眼赊。
西去涛声奔迅马,北来山势走长蛇。
连云台殿悲梁土,落日旌旗想汉家。
黄华山接白云平,飞瀑悬崖势若倾。
千尺珠帘寒不卷,九天银汉落无声。
锦屏对峙开云母,丹壁中分界水精。
日出富春江,连山映崔嵬。
孤云识归路,往栖子陵台。
积雪浩漠漠,飞鸟去不回。
五月买舟浔阳道,水色天光入怀抱。
仰面贪看两岸山,连崖不断苍翠好。
抢风直下皖城东,江边烟雾清若空。
何处飞泉不作龙,台高玉女自清风。
忽然天际生奇想,定有真人出上宫。
寂寞寒峰一古堂,任人传说总荒唐。
王君何事偏投老,为爱秋山叶叶黄。
王子西京秀,能谈《驷铁》风。
读书居小阁,望远欲凌空。
玉女烟鬟乱,金仙露掌浓。
当门老树饱秋霜,翠蔼深深带草堂。
高卧看花人独健,雄谈扪虱客何狂。
百年天地诗千首,万里风烟剑一囊。
复岭重冈辇路斜,莲台高护梵王家。
潭深应有鱼龙伏,山静惟闻鸟雀哗。
铜殿慈云环宝相,石坛法雨散天花。
金天豁西爽,浩浩郁空翠。
去年华岳停鞭处,饱看莲花第一峰。
白下今来几萍梗,青阳又见九芙蓉。
愁心江上云千叠,残梦天涯路万重。
试镫时节此携筇,又见山榴次第红。
五月凉生新雨后,一庵僧坐绿云中。
篁抽尚怕跳枝鼠,梅熟先寻附核虫。
群龙拔地旧欲起,掉臂抟云怒未己。
细看鸟道夹苍髯,矫首天门怅烧尾。
脚底一声何处雷,蹒跚刺眼惊青能。
云气遮山腰,半入仙人掌。
萦怀数十年,兹晨慰景仰。
石径如箭筈,篮舆遽来往。
君卧华山云,我饮瓯江春。
千山万山不相见,一朝握手长安尘。
长安尘土牛马走,落落相看意殊否。
燕赵齐鲁山之东,自东而西中州中。
五岳已览恒岱嵩,勃勃云气生吾胸。
中原山尽入陇蜀,一年两走华山麓。
汉安元嘉与永寿,东京碑字皆未磨。
今人独于此碑惜,谓出中郎重摩挲。
或云会稽考古误,太史郎那中郎过。
华山幽绝处,高士此岩居。
铜狄增新恨,金陀感旧书。
三湘吟思迥,九畹墨痕疏。
我昔看山到京口,郭璞坟前洒杯酒。
扬子渡头争渡急,不使焦山落吾手。
廿年宦海吴越游,天驷之乘沙棠舟。
城中独耸高山胜,到此方闻鸟雀喧。
一片绿云铺雉堞,双流白练绕江村。
亭临小市初通路,屋对深林未有门。
长风缥缈赴瀛海,吹落数朵青莲花。
孤舟雪尽正东下,云外玉屏张九华。
天低积铁壁孤倚,梯石横嵌蹋龙尾。
晓过华阴道,遥闻古寺钟。
下方才一望,天外削三峰。
仙掌擎朝日,苍龙卧老松。
华碣巍巍并岳峙,赤文绿字难可磨。
坤维一震石夜走,楮本犹得供摩挲。
四明完帧幸披览,椒华吟舫频相过。
斜日当窗岭半红,太行西走郁穹窿。
空山夏馥无遗冶,残瓦高欢有废宫。
珠瀑终留奇境在,黄华翻诧赝碑工。
太华接天险,突兀起我面。
驱马山下行,朝看暮犹见。
崔嵬少昊宫,隐现列仙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