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重空翠一重烟,楼阁三层小洞天。


才子最宜花眷属,仙人兮结月婵娟。


那无俊语酬春色,如此闻根亦破禅。

叶叶浓愁寸寸阴,碧云天末澹疏吟。


年时忆听同峰雨,人与芭蕉一样心。

枣花帘额暝烟低,清绝疏寮见旧题。


满径苔□人迹少,仙禽□过竹枝西。

雨过空亭听乱流,无人渔钓鉴湖秋。


晚风夕照闲如洗,明月依稀上白头。

扁舟载得秋多少,荡过闲云又荡风。


曾记荻花枫叶外,斜阳输我醉颜红。

爱掬溪泉浣砚尘,溪花俱晕墨痕春。


可知真砚何曾损,七客于中认主宾。

攓云一径澹风漪,翠筱萧萧冷砚池。


便仿宋书佥片瓦,官私不许怒蛙知。

懒踏长安九陌尘,独怜空谷十分春。


豪端画破虚空界,想见临池妙入神。

晚窗梦醒系相思,静对潇湘九畹姿。

闲评争说所南翁,向后人文半已空。


莫讶豪偷花叶减,怕它笔墨恼春风。

泣露啼烟三两枝,写来真作断肠辞。


怀香老去凭谁惜,独抱奇姿只自知。

不共青芝石上栽,旨容荆棘与莓苔。


根苗净洗无尘土,好待东风送雨来。

翻风解作《前溪》舞,泣露犹闻《子夜歌》。


一片幽怀谁领略,托根无地奈渠何。

眼界空华假复真,花花叶叶净无尘。

千秋《琴操》犹馀调,半是骚人现化身。

读罢《离骚》酒一壶,残灯照影夜犹孤。


看来如梦复如幻,未审此身得似无。

暂向幽芳一写真,笔花飞落墨痕新。

兴来泼墨满吟笺,半是张颠半米颠。


俗眼迷离浑不辨,嗤它持作画图看。

凉散碧梧影,横琴每夕昏。


静涵千涧水,坐送隔溪云。


仙乐钧天梦,秋声落雁群。

为得风骚趣,柴门迥不开。


人从尘外见,诗向静中来。


消息须微悟,推敲别有才。

我生少小悲失怙,十五年来未抔土。
壮来又叹轻别离,六十老母难得聚。
举头浩浩白云天,无尽行云有尽年。
绾同心、天然作耦,亭亭对波镜。
露匀香竞。
窥半面妆成,一样端正。
秋夜题诗字半斜,故应敛手学畺芽。
近臣踪迹孤儿泪,默数归期已及瓜。
补衲庵荒曲径斜,年年丛桂发新芽。
楹书读遍三千卷,别有农书教艺瓜。
东南学派四明尊,古鼎龙文未敢扪。
谁补渔洋疏隽句,春潮艇子到篱根。
沧江一卧布衣尊,历历参旗近可扪。
手把犁锄长叹息,江南芳草已无根。
儿时光景浮云换,宵宵短檠依旧。
猊鼎添檀,虾帘押蒜,最是黄昏时候。
餐芳吮秀。
荆山扬锷争摩天,欲断不断浮苍烟。
千盘万叠石门出,峭岩一坼流奔泉。
横桥直架洞底壑,漱琼鸣玉声溅溅。
杖藜来试踏春泥,夹岸垂杨压帽低。
水曲便通朱邑里,桥平俨似白公堤。
疏篱麂眼翠初泼,细草群腰绿已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