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一听履霜霜满足,再听绿水声缘谷。


我行日月候春波,嫩苔沙雨侵鱼目。


渔歌晚唱泛水来,天浸沧浪光可掬。

人闲溪上横刳木,素琴寒倚一枝玉。


吴王城畔锁深房,月下空弹孤雁曲。

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


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向晚驱车出上阳,初程便宿水云乡。


更闻数弄神仙曲,始信壶中日月长。

家近吴王古战城,海风终日打墙声。


今朝乡思浑堆积,琴上闻师大蟹行。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


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

却说魏主曹睿令张郃为先锋,与司马懿一同征进;一面令辛毗、孙礼二人领兵五万,往助曹真。
二人奉诏而去。
且说司马懿引二十万军,出关下寨,请先锋张郃至帐下曰:“诸葛亮平生谨慎,未敢造次行事。

括子松,知几树,黛色遥遥入云际。
上人弹琴坐其底,十指引出七条水。


松清琴妙听者寒,松叶堆翠成高山。

流水东来响白蛇,高松西畔隔红霞。


弹琴未必神仙事,只好呼侬女伯牙。

弹琴人似膝上琴,听琴人似匣中弦。
二物各一处,音韵何由传。


无风质气两相感,万般悲意方缠绵。

几年调弄七条丝,元化分功十指知。

泉迸幽音离石底,松含细韵在霜枝。

窗中顾兔初圆夜,竹上寒蝉尽散时。

鴐鹅逢天风,北向惊飞鸣。
飞鸣入夜急,侧听弹琴声。


借问弹者谁,云是当年卞玉京。

轻澍濯月秋江平,劳师五指谱双清。


飞霜片片堕征角,不辞身作爨下木。


朱弦讵可依朱门,武陵博得安道嗔。

与君试弹三两弦,中有流水仍高山。


与君试听山与水,恍若泠泠合宫徵。


试问此声当属谁,道人指爪如金锥。

银河落秋水,飞峡自鸣琴。


代马遥相避,君听无杀心。

挥弦作神仙,一曲海风凉。


多少枫林叶,无声到夕阳。


轩窗苔藓冷,衫袖苾刍香。

谷中谁弹琴,琴响谷冥寂。


因君扣商调,草虫惊暗壁。

情知此事少知音,自是先生枉用心。


世上几时曾好古,人前何必更沾襟。


致身不似笙竽巧,悦耳宁如郑卫淫。

雪满中庭月映林,谢家幽赏在瑶琴。


楚妃波浪天南远,蔡女烟沙漠北深。


顾盼何曾因误曲,殷勤终是感知音。

有客夜鼓龙门琴,风露漠漠侵秋庭。
妙弹幽响落指外,此意难以两耳听。


参横斗转四山寂,但闻别鹤之夜怨,离鸾之晨吟。

江静月在水,山空秋满亭。


自弹还自罢,初不要人听。

须信希声是大音,猱多则乱吟多淫。


世人不识栖岩意,只爱时宜热闹琴。

多著吟猱热客耳,强生取与媚俗情。


纯音简易谁能识,却道岩栖无木声。

一曲悲风历指寒,昔年曾奉万松轩。


本嫌浮脆删吟抑,为爱轩昂变撞敦。


高趣酿成真有味,烦襟洗尽了无痕。

郎官调绿绮,谷雪赏初晴。


两忘弦与手,流泉松吹声。


问言逾八十,云尝见河清。

蕙帐凝夕清,高堂流月明。


芳琴发绮席,列坐散繁缨。


回翔别鹄意,缥缈孤鸾鸣。

瑞雪峨峨照金罍,主人置酒临高台。
座中有客操绿绮,使我徒御皆心哀。


寒风萧飒空堂里,一曲未终栖鸦起。

玄桐挂朱丝,碧轸黄金徽,独抱登高台。
坐石上,时一挥,清商不如清角悲。


凤来归,凤来归,高台红日丽秋晖。

凉室无外响,空桑七弦分。


所弹非新声,俗耳安肯闻。


月落未终曲,暗中泣湘君。

高风动长松,萧瑟清我心。


亦有琴上弦,尽得天外音。


试复向城市,馀响终难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