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滂沱昨夜雨,晴好忽今朝。
策杖归初地,登堂布旧条。
老成怀德在,小子习心销。
匡山不易到,之子滞江城。
更忆临岐话,难为旷别情。
衲衣千缕薄,楖栗万山轻。
异境灵源閟复开,直从一水接三台。
闽山形概何如此,朋辈登临有几回。
片石陨空风出洞,孤松架壑昼闻雷。
愦愦深源与会稽,识时惟有一羲之。
千年误作能书看,谩说鹅池与墨池。
旷怀王逸少,宅地如翔鸾。
池水至今黑,云是墨未干。
施作金仙宫,楼殿排羽翰。
尺幅三年到远天,泉声和泪落风前。
何当剪烛松堂上,读尽离忧几百篇。
楚天空阔楚山青,秀出奇才属地灵。
艺苑争传鹦鹉赋,云霄齐振凤凰翎。
笔端造化移衡岳,胸次波涛小洞庭。
四十年前恨不同,高山忽仰客途中。
面当真处才云识,心待归时更叩空。
墨碣字彯池水净,雪房炉射殿灯红。
钵饭馀香著一身,竹房宜贮客囊贫。
诗篇或许超名辈,道行多惭让别人。
石窦纳风泉响细,金轮承日塔光新。
与师谈娓娓,浑不著绵藤。
戒后身知贵,穷来愿解宏。
春将枯树美,瀑似石崖崩。
石桥横路水溅溅,百尺琳宫馆列仙。
闻有秦人来避世,至今修竹上参天。
紫霄峰下有禅林,瓦结青瑶地布金。
闻道灵溪才咫尺,携筇不觉后山深。
海会寮中略问禅,高僧刚道语难传。
却询耶舍罗那事,俯仰人间七百年。
昔游当玄冬,兹来值朱明。
岁光倏尔变,眷言怆深情。
少壮易抛掷,短发不复生。
鸟道悬空翠,龙筇拂晓寒。
逶迤回碧嶂,突兀散朱栏。
怪石云边堕,虬枝雪后看。
五着匡山屐,三息紫霄阴。
龚闻耶舍塔,势吞天姥岑。
俯窥雕鹗背,上聆钟梵音。
夕霏催节往,槁叶径辞风。
力疾招秦叔,望山扶老筇。
泄云为卿霭,牵余来鹫峰。
平生丘壑心,祇园多幽趣。
杖藜过悬崖,投足澄百虑。
涓涓一滴泉,湛湛三危露。
江都著足写馀酣,颇怪朝晖变夕岚。
我与诸峰俱是画,解随归鸟过山南。
细听㶁㶁水流涧,静看悠悠山放云。
涧底游鱼随叶下,岩间独树藉云分。
残星已发招隐寺,落日愿低耶舍坟。
寺因逸少曾为宅,峰自秦皇已得名。
不独山南称最古,故应江左号尤清。
路趋绛阙山梁险,奁隐金轮石镜明。
久向东山卷藏经,鬼神推出举军惊。
从来要去庐山住,好就山中过此生。
庐山面目非难识,横岭侧峰皆是真。
若待出来方识破,不知何用个中人。
归宗法窟寖湮微,拭眼馀风靡孑遗。
法鼓一声精彩变,要如光弼用军时。
千古名山大道场,止因赋重遂荒凉。
后之君子谁能弛,试向山前问老苍。
啐啄同时不偶然,史君提起正当年。
向来闹市难行道,今日人天听说禅。
山阴逸气追千古,不但挥毫一段奇。
到此风流故无恙,游人休问旧来池。
稽首归宗正觉师,长怀千里鬓如丝。
早知具眼番成闇,不作人间了事痴。
我到匡山花未发,我去山花落尽时。
猛风积雪曾侵骨,煦日舒颜听鸟啼。
丈室孤灯深夜坐,几回明月对襟期。
路绕鸾溪去复回,鹅池闻说右军开。
山僧相遇衣裳湿,双剑峰头看瀑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