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知君非我载醪人,终日相随免污茵。


赏尽高山见流水,唱残白雪值阳春。


中分香积如来钵,对现毗耶长者身。

鸟啼花发独愁思,怜子三章怨慕诗。


鸿雁双飞弹射下,脊令同病急难时。


功名所在犹争死,意气相须尚不移。

绝出雕虫辈,相期竹马年。


二魁家有样,四世里兴贤。


雪鬓吾还笏,霜蹄汝著鞭。

茂陵少年白面郎,手携五弦望八荒。


攲帆侧柁转天末,瞿塘滟滪一苇航。


向来问字识扬子,年未二十如老苍。

贫有寒毡在,狂凭束卷夸。


一官文自左,百感气仍加。


白雪人人耳,青山处处家。

纵令朝籍许从容,只合青山学老农。


帝谓橐中无薏苡,谁从匣里识芙蓉。


门人著辨称非马,邑子矜名笑似龙。

一身赠蹬避墙东,回首交游感慨中。


泣罢人龙才欲尽,瘦来天马步难工。


椷书忽动西江色,只字犹希大国风。

自尔巾车返豫章,萧然五柳似柴桑。


江秋月隐芙蓉佩,山晚云归薜荔房。


身在青毡偷不惜,酒酣黄犊坐何妨。

中原帝网正弥空,万羽葳蕤傍北风。


不散斗边双紫气,忽冥天外一孤鸿。


西山秀色谈诗后,章水飞流揽镜中。

双眼宁输郭景纯,青鞋踏遍为严亲。


前山尽有牛眠地,只要余郎自卖身。

一接余郎月旦评,翛然四坐欲风生。


请看朱邸王孙贵,杜口毗邪学净名。

阿翁不问生人产,有子徒能读父书。


不为薛田荒欲尽,可令弹铗叹无鱼。

七尺穹碑三尺坟,五君垂尽到余君。


却怜身后谁知已,此意凄凉不可闻。

负郭堂成万象开,使君真有五湖才。


西山雨并疏帘挂,彭蠡烟从返棹来。


过客偶裁渔父对,当歌不避海鸥猜。

邂逅逢君蓟门市,一语绨袍解相衣。


课儿日日扫衡门,五马朝天不时诣。


乍可成都典鹔鹴,谁从北海怜精卫。

使者輶轩亦快哉,高名金虎署中推。


十年未叹为郎拙,三尺仍劳圣主裁。


此去悬蒲应自慰,人间刻木渐堪哀。

屈指燕中社,俄然尔七旬。


五言欺大历,只字逼先秦。


宦拙犹循吏,名逃是逸民。

竹萌含露供朝餐,余箨犹堪刘氏冠。


不道道人心死尽,雨来犹作化龙看。

当年握手帝城春,馆客平津日夜新。


君自误传流水调,朱门只许抱竽人。

双旌宛宛向洪州,斗色虽遥渐可求。


定有征君堪下榻,那无帝子共登楼。


西山南浦来尊外,紫电清霜满案头。

癖懒归来白发侵,故人清问一沾襟。


不知鸡骨支床日,能作龙渊滞狱心。


变尽浮云庐岳在,涸残秋水大江深。

先朝抗疏许谁雄,白下偏惊鲍氏骢。


出领江藩中执法,还平邦土少司空。


情如庐岳千层厚,书借浔阳九派通。

三十六鳞秋乍肥,枫江回望思依依。


斗间人觅双龙去,吴下书从二陆归。


剑曲未终迁幸舍,筑歌才和对沾衣。

岁晏凄其意自怜,怀人雁素剧连翩。


名从邺下风流得,法向梁园雪后传。


斗夜忽飞双剑至,星江元待一犀燃。

章江江北彩云流,总有连城客未酬。


五马长抛持节使,双貂不爱侍祠侯。


招魂有些还呼只,敌手称曹好配刘。

余郎闭户草潜夫,懒向羊肠说故途。


入狱丰城元有剑,罢侯新息本无珠。


中年事业俱三径,昭代文章自五湖。

七月七日雷雨恶,穿萝坼磴沾人衣。


即妨河鼓淼难渡,欲挽仙槎高未归。


海内风尘余转拙,人间岐路会仍稀。

我遇伯休父,人称行秘书。


宦游终不达,留滞竟何如。


霜色淮阴钓,寒云孔氏车。

胡为数请急,不受尚书期。


药裹翻馀事,藜床扫为谁。


壮心来折节,懒性失耽诗。

白日过驹隙,玄发成衰翁。


升天无八翼,苦志怀晨风。


晨风不可企,下界尘冥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