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柱中擎远碧,两峰旁聳高寒。
横陈削就短长山,莫把一分增减。
我望云烟目断,人言风景天悭。
物盛还衰,眼看春叶秋萁。
贵贱交情,翟公门外人稀。
酒酣耳热,又何须、幽愤裁诗。
岁岁有黄菊,千载一东篱。
悠然政须两字,长笑退之诗。
自古此山元有,何事当时才见,此意有谁知。
路入门前柳。
到君家、悠然细说,渊明重九。
岁晚凄其无诸葛,惟有黄花入手。
种豆南山,零落一顷为萁。
岁晚渊明,也吟草盛苗稀。
风流刬地,向尊前、采菊题诗。
高人结屋乱云边,直面群峰势接连。
车马不来真避俗,箪瓢可乐便忘年。
移筇绿幄成三径,回首黄尘自一川。
余外家世居吴淞江南千墩浦上。
表兄澱山公,自田野登朝,宦游二十馀年,归始僦居县城。
嘉靖三十年,定卜于马鞍山之阳、娄水之阴。
萧萧者东篱,峨峨者南山。
山色无远近,如在咫尺间。
茅亭敞潇洒,荜门恒反关。
绣衣使者旧同年,文采声华众所传。
出宪远巡三晋地,行囊不贮一文钱。
衔杯彼此俱成醉,上马东西各举鞭。
异代羲皇上,馀生晋宋间。
悠然无一事,政尔见南山。
西曲风流远,东篱意思闲。
采采东篱亦易寻,悠然见处孰知心。
心曾目送飞鸿否,谁不能近叔夜琴。
士衡怒鬼子,仲氏不谓然。
云间对日下,此语亦浅旃。
丈夫贵有立,声名动万年。
正始有遗音,衣冠落东南。
典午赖群贤,历年百有三。
吾闻运甓人,功与王谢参。
今日见此山,明日见此山。
有时或不见,乃在云雾间。
世事亦如此,反覆多阻艰。
不见渊明面,渊明心可见。
问何以见之,老菊耐霜霰。
尚欲招祖谢,岂不鄙湛羡。
不谓予坦率,即谓予缪悠。
冷官尚难为,热官何可求。
寂寂雀罗门,无复车前驺。
平生天外心,异乎诸子者。
著鞭无前途,焉用取竹马。
乍争祖逖先,肯出桓温下。
移石甃缺路,折竹樊疏篱。
檐间见一蛛,悬身堕长丝。
随风有所罥,罗络纵横施。
我诗无所师,意略与古同。
豪士见之笑,寒苦啼秋虫。
采菊忽见山,不辨南与东。
生者不聊生,死者已鬼录。
死视生或优,冥默谢耻辱。
侧闻田野间,十人九饥腹。
九日已过一,嘉菊无人采。
晴轩醉馀芳,赖有我辈在。
胸著酒斗许,意阔浩如海。
崎嵚历落真可笑,飘泊流离初不羞。
苍髯华发老张镐,火色鸢肩穷马周。
身长九尺安所用,命酒一斗聊销忧。
郑子林居好,遥希靖节贤。
看山秋色里,把酒菊花前。
人境殊多事,吾庐自一天。
小轩开后快双明,峭拔南山立翠屏。
好是晚来新雨过,白云堆里露尖青。
维山必有藏,非深藏不固。
深以秘为根,灵光之所聚。
幽人索其奇,满目苍凉吐。
峰乃山之铓,非高铓不锐。
高以下为基,峻极于斯缀。
我思天半峰,独立云之际。
从来不识汉江秋,湛湛枫林寄古愁。
落日扁舟依绿屿,清宵万壑抱沧流。
月方一见思其满,云自初生看及收。
江意潇然欲放秋,似因客绪倍添流。
遥看绿嶂涵牛渚,忽望青潮没鹭洲。
月浦光遥昏缆带,星河彩曳夜桅收。
主意初筵秩,幽人不速来。
方塘低照拂,庭树晚风开。
宿鸟窥樽起,游鱼听乐猜。
市嚣初不染,郊意已全幽。
霜叶闲随野,残荷力度秋。
开云亭势出,得水岛烟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