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楼上鸣钟门夜扃,风檐送雨入疏棂。


老僧坐睡依深壁,童子持经守暗灯。


千里尘埃长旅泊,五年忧患困侵凌。

鲁公虹气胸中蟠,发为心画妙笔端。


严如礼乐陈太庙,肃若朝会罗千官。


想见诮杞叱希烈,不忧米罄无晨餐。

育王寺里分豆粥,何似戒坛风味新。


傥入山中径披薙,真能康济自家身。

忆宿西山最上重,琳宫高下占诸峰。


锒铛夜度台廊迥,荦确晨披草木浓。


殿裹乌云犹耸日,松翻急雨未全龙。

白莲社前倒玉缶,僧将戒律宰官听。


三车菩萨何妨圣,五柳先生不爱醒。


家家湖水门前绿,处处春山雨后青。

四众飞书请万松,不消弹指已成功。


灯笼证据真谈辨,露柱承当不耳聋。


梵行细推无处所,戒坛须信塞虚空。

春云深宿虚坛。
磬初残。
步绕松阴双引出朱阑。

溪霞明断绮。
带东风客雁,笋将十里。
镜空春路,心绪淡蛾外。

重耳无我之所有,我有重耳之所无。
吾道自足何旁求,逼北赴戒是吾忧,公欲渡湖毋渡湖。

尘迹何因到,名山不易逢。


谷深微辨径,寺近始闻钟。


古树寒飙急,幽轩夕翠浓。

梵阁千峰里,征骖九日来。


松萝禅径入,龙象法筵开。


黄菊宁簪帽,青莲独上台。

路转瑶坛背,阴崖石更奇。


前峰堆冒絮,过雨扬游丝。


暂问油囊酒,旋铺马鬣棋。

衣钵西来日,师归度岭遐。


独能持大鉴,岂但照恒沙。


祝发从初地,皈心礼法华。

坛空松阴阴,山色春更静。


风移龙蜿蜿,云散日靓靓。


飞襟一里翠,度石双屐冷。

红尘迎马尽飞浮,日脚横天凝不流。
金碧峥嵘凉意动,归轩聊作化城游。
雪里壁间枯木枝,东坡戏作无声诗。
霅川谪仙亦豪放,酒阑为吐云烟词。
相传秀色绝今古,正如四月出盆丝。
沿山西行日光断,一松如龙黑天半。
松根一龙干九龙,欲攫台殿凌虚空。
虬枝北出风力驶,五里亭边落松子。
既瞻戒坛松,言观潭柘树。
山僧劝我且莫行,白额秋来乱林坞。
我闻斯言大吁怪,欲行不行日亭午。
狮子岩头十八转,两崖相峙路如线。
青峦碧涧绕珠林,丹壁雕阑耸禅院。
禅院峨峨苍松寒,连柯接叶捎云端。
晓寻观音洞,乃登极乐峰。
洞深未穷底,峰峻淩空蒙。
峰后亦一洞,谓与浑河通。
潭柘亦宿游,得伴更一诣。
舆轿晓逾岭,百转始到寺。
银杏汝何修,及见祖宗世。
北院袤以深,积苔试孤步。
九龙拱揖客,风过振韶頀。
唐刹辽始坛,偻指祇旦暮。
骚情满僧壁,贤王诗集唐。
天教十年闲,踏遍山山苍。
再出事已非,朝露况不常。
笼泉梦痕星一终,山且尘上休问松。
戒坛数松足稽子,并坐伫月凭卧龙。
去春山楼就君饮,丁香未花别匆匆。
幽寻缘避炎,远涉正当暑。
僧房午炊具,倚树久延伫。
朋来先就松,静籁入笑语。
邂逅松下风,王孙皎如玉。
七年不入城,饮涧饫山绿。
所居树石净,听涛旧信宿。
吾漳子黄子,常为松写真。
伟兹石墀侧,龙德妙屈伸。
隆中不遇主,偃仰谁能臣?
当年香山游,卢沟失问津。
八年不到山,间阔抵卌载。
眼明对松栝,世换怜我在。
辽金岁且千,曾不柯叶改。
山好半在树,树多能作岚。
峰回磴随转,深翠藏龙潭。
潭小却不涸,酌之冽且甘。
昔为岫云游,到寺已昏黑。
那知山门外,双松翠交织。
宸题引入胜,云日与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