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是何人、丝丝糅熟,螺蚊一缕堪理。
铜驼阅尽兴亡泪,只向筵前争嗜。
春灯市。

舞氍毹、霜天夜冷,画帘银烛如昼。
一声河满肠千折,只有青衫依旧。
君见否。

囗囗囗、升平节物,坊肆繁华重理。
大官珍珠流传久,饼饵当年曾嗜。
春宵市。

记慈恩,旧题名处,琼林春宴通籍。
六街策马看花去,得意遍游春陌。


宣麻白,内院颁红绫,恩赐承金阙。

对潇潇一天秋雨,西风吹送人去。
征鸿渐怯天涯远,满目乱山无数。
留不住。

惜年华、匆匆过了,那堪短日如许。
冷清清地长愁病,禁得几宵疏雨。
当年事。

卷珠帘、几番花信。
轻寒犹自成阵。
一年芳事如朝梦,容易绿深红褪。

怅年年、雁飞汾水,秋风依旧兰渚。
网罗惊破双栖梦,孤影乱翻波素。
还碎羽。

叹萍蓬、此生无定,年年客里重九。
南来北去风沙梦,弹指已成白首。
谁有酒。

莫相疑、爱石如许,流形我亦随寓。
神麇更有神麇在,照影几烦清滏。
山下路。

昔元城、一生清峭,南都高卧坚壁。
留耕便是元城样,何肯枉吾寻尺。
曾直笔。

洗尘襟、尽堪消受,长廊风散微暑。
画中丰度三秋忆,淡囗帽纱衫贮。
天送与。

记年时、千丝萦釜,名泉催汲寒溜。
红尖细糁花瓷滑,竹下厨烟清昼。
盐下后。

莫情牵柳梢花底,残春风雨能了。
朝来颇怪莺簧涩,百啭不成新调。
堪恨恼。

似仙源、桃花零乱,武陵一棹重驻。
玉堂铃索花砖日,旧是先生游处。
愁如絮。

对垂弧、引觞一笑,凄凉薄分天气。
丁年驰骛弓刀后,报国孤忠自许。
堪叹处。

趁西风、且登黄鹤,挥豪先奏秋赋。
燕山桂种清芬在,人物翩翩如许。
堪羡处。

醉之乡、其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
其土平旷无涯际。


其气和平一揆。

见春来、又将春尽,狂风那更痴雨。
一番芳径催人老,回首绿杨飘絮。
欢会处。
小林峦、一年芳事,乱红还又飞雨。
生香冉冉花阴转,云擘满空晴絮。
游宴处。
望关河、试穷遥眼,新愁似丝千缕。
刘郎豪气今何在,应是九疑三楚。
堪恨处。
对西风、鬓摇烟碧,参差前事流水。
紫丝罗带鸳鸯结,的的镜盟钗誓。
浑不记,漫手织回文,几度欲心碎。
为多情、和天也老,不应情遽如许。
请君试听双蕖怨,方见此情真处。
谁点注。
雁双双、正飞汾水,回头生死殊路。
天长地久相思债,何似眼前俱去。
摧劲羽。
记虹桥、少年游冶,无限雨情云绪。
金鞍几度归来晚,香靥笑迎朱户。
肠断处,是半醉微醒,灯暗宵深语。
五羊年少游侠儿,画舫载书东南驰。
扁舟一叶渡江去,宛似范蠡归湖时。
匡庐去天不盈尺,潇湘洞庭同一色。
问湖边,旧时莺燕,而今亭榭谁主。
百花洲畔波鳞碧,低卷断烟零雨。
凄绝处。
占莼乡、绿莹柔玉,一绳界断秋水。
瓜皮艇小穿波稳,采采湿衣空翠。
凉影碎。
畅游悰、匆匆几日,西风重打归桨。
扁舟一叶斜阳里,帆影和云摇漾。
岚岫敞。
盼春回、者番风信,柳枝新绿初吐。
飞来几处红襟燕,恣拂向人帘户。
闲记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