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


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


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


”轼曰:“此天人也耶?


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破柏作书匮,匮牢柏复坚。


收贮谁家集,题云白乐天。


我生业文字,自幼及老年。

仕不逢时勇退耕,闭门自号景迂生。


远闻佳士辄心许,老见异书犹眼明。


奴爱才如萧颖士,婢知诗似郑康成。

予友苏子美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
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

松桂有嘉色,不与众芳期。


金石有正声,讵将群响随。


君子著雅言,以道不以时。

新法殃民众欲除,金陵强辨欲何如。


等闲一语锋铓折,稷契当年岂读书。

王平甫既没,其家集其遗文为百卷,属予序。


平甫自少已杰然以材高见于世,为文思若决河,语出惊人,一时争传诵之。
其学问尤敏,而资之以不倦。

寄玉莲花藏,缄珠贝叶扃。


院闲容客读,讲倦许僧听。


部列雕金榜,题存刻石铭。

照眼明珠两陆离,机云兄弟似当时。


文章未许轻沾丏,神物何为欠护持。


白璧悬知从间道,青毡亦复付偷儿。

丞相昔游泰山顶,天风浩浩春昼永。


玉检微茫不可求,但觉灵霞熟丹鼎。


白日人间如水流,前代衣冠成古丘。

凤皇山下野人村,中有庐陵旧德门。


世系一编唐相表,衣冠廿代信公孙。


画图重省云中梦,剪纸曾招海上魂。

臣闻七声无主,律吕综基和;五彩无章,黼黻交其丽。
是知气有一郁,非巧辞莫之通;形有万变,非工文莫之写:先王以是经天地,究人神,阐寂寞,鉴幽昧,文之辞义大矣哉!上官昭容者,故中书侍郎仪之孙也。
明淑挺生,才华绝代,敏识聪听,探微镜理。

风雅不坠地,五言始君先。


希微嘉会章,杳冥河梁篇。


理蔓语无枝,言一意则千。

洛桥晓月光朦胧,彼姝娇啼桥水东。
郑生早发与之遇,挈去媵御甘长终。


雾绡烟縠已惝恍,《九歌》《招魂》皆楚风。

生子不愿为腐儒,寻行数墨成蠹鱼。
教子莫教治生产,求田问宅徒守株。


君不见渥洼龙种千里足,高视阔步陵天衢。

英姿直节想堂堂,不忍偷生向扰攘。


二帝蒙尘方幸虏,六臣奉玺更朝梁。


身轻欲抗豺狼怒,名在终同日月光。

扣声寂寞播阳春。
看流水混行云。
大雅扶轮。

流水不还剡,落花终到鄞。


偶逢归峡客,乃是寄书人。


古刹藏山志,他生结愿因。

佳节逢寒食,孤斋聚德星。


谈应同稷下,会可比兰亭。


粥煮杨花白,尊浮竹叶青。

重九今朝是,登楼傍紫垣。


天清平乐观,秋在辟疆园。


移菊霜飞槛,餐萸月照尊。

瘴海距天关,道逾千万山。
空传灵雨送,不见使星还。
旌旆青枫暗,楼台白水闲。
鼎湖龙去天应泣,弦管无声市肆空。
宸翰万年留圣制,人文千古缵神功。
尧民击壤风谣在,周胤分茅典则同。
书眼昏眵久,今逢刮膜篦。
诗编云岫序,文卷水心题。
富艳濯江锦,清寒印月犀。
孔门道不二,传道有程朱。
程朱别其派,门户遂分殊。
从者病拘滞,攻者空诋诬。
西职闲曹六十春,挂冠归守冢前麟。
试评八载齐皇帝,何似终身宋大臣。
白霫衮章俄在殡,鹊山珠玉不成尘。
青霞沈君,由锦衣经历上书诋宰执,宰执深疾之。
方力构其罪,赖明天子仁圣,特薄其谴,徙之塞上。
当是时,君之直谏之名满天下。
梁园宾客杳难追,一卷名山欲付谁。
南部烟花歌伎扇,东林姓氏党人碑。
平原试望江淹恨,故国深知宋玉悲。
骊珠一颗千仞渊,渔翁探得遭骊眠。
一朝吹堕千万颗,恐是蛟骊卧半天。
骈花俪叶妙天下,文赋直追古班马。
浙江夙称山水窟,异境乃在温州湾。
温州有客邀我游雁宕,我魂已挂三十六峰间。
身虽未到神先往,敢笑康乐山缘悭!或云灵峰七十七,中有天阙青云关。
蚤岁过玉融,悟逢陈叔盥。
曾待艾翁来,国风话长短。
忽听诵采蘋,玉川茶八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