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脉

从《诗经》的婉转起调,到楚辞的瑰丽奇崛;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带您品读百家经典,感悟诗家心路,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

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

晦日疑春晚,佳辰强客游。


放船无用楫,置酒不惊鸥。


牵率忘多病,登临乱百忧。

山穷水尽日西暮,老景无多罪无数。


文逋笔债积如林,多半引年兼誉墓。


乖张名实点清虚,破犯初篇成妄语。

观我观生莫漫陈,为名为姓岂全真。


自从海内称三士,长愧山中少一人。


少许驱驰思夙志,老犹崛强问馀身。

东林寺傍看月眠,月光水色浑同天。


此时好景说不得,不是吾心未发前。

朝离文君故宅边,莫寻谢守旧行田。


黄羊先示神仙迹,白石俄开洞府天。

五十五年初度日,他乡踪迹尚流萍。


关心万念悲身事,窃禄三朝愧宠灵。


晚盛冰霜恒自保,世途巇险故曾经。

童稚萤囊抱一经,宦途奔逐鬓还星。


风云自幸逢明世,羸病那知介晚龄。


寒雪映岩松色定,早春当槛柳条青。

相看半百。
劳生等是乾坤客。
功成一笑惊头白。

祗役匪遑息,经时客三秦。


还家问节候,知到上巳辰。


山县何所有,高城闭青春。

地接蓬瀛任所探,扁舟何日泛元潭。


椿萱岁越今逾九,兄弟时怜但有三。


采药盈筐怀益母,书符结缕佩宜男。

鶗鴂鸣兮,卉木萋止,维暮之春。
笑憨翁渐老,年加三豆,呆郎多事,诗记三星。
六十有三,高吟勇退,只有尧夫范景仁。

甚一般、化工模子。
铸成一个拙底。
生来不向春头上,却跨暮春婪尾。

客至呼童整箨冠,别来踪迹梦中看。


名山踏遍回龙杖,小院重逢倚石栏。


地净一泓元自远,潭清五月亦生寒。

晓出襄阳郭,暮投谷城徼。


地势益高衍,山形稍奔峭。


风霁云雾豁,残阳露微照。

匡庐彭蠡气争雄,一段闲云万顷风。


五老地高俱拱北,九江天远总朝东。


秋期先逐乡心到,眼界聊随野望空。

秋热馀威不可论,渡江先已畏晨暾。


天心也似怜行客,十里云阴直到门。

虎鼻峰前赤面塘,数家鸡犬旧山庄。


荒村乱后耕人少,秋水满田蒲稗长。

八月棠梨露叶红,荒陂古水湛青铜。


秋风依旧岩前路,高下寒山落日中。

甘向清时隐,无令素愿乖。


存虚饶气色,拨累缓形骸。


叶响风前树,苔青雨后阶。

良辰不陟白云层,半日车窗览胜凭。


南部名山都看遍,笑人高占一峰登。

台南南去蔗园青,此路平生尚未经。


聊把新诗记鸿爪,不关水秀与山明。

流光冉冉道无闻,短发萧萧雪见侵。


衰矣久无天下志,行乎聊慰老人心。


功名随世吾何感,道德康时力未任。

冬日雷鸣雨又多,田间流水最奔波。


民无稻食甚闲事,迟纳苗时将奈何。

渌净偏浮月,清虚正得秋。


半酣元有兴,投老却无愁。


露气远犹见,烟光冷不收。

落魄老道士,遥忆谢公山。


眠云坐盘石,尽日听潺潺。

发轫出江津,晴熏绿野匀。


泉声漱莎石,岚翠湿衣巾。


天近云冲马,林深鸟唤人。

独坐寒灯蜡已灰,思乡怀古自徘徊。


宦情冷暖随吾分,世味甜酸付此杯。


蝴蝶梦中春信近,玲珑歌里晓钟催。

山到虎丘尽,不随江海东。


草荒梅福市,花暗莫邪锋。


栖托旧相得,此行途未穷。

已入共和年,视天犹梦梦!


挥手坐空山,独与梅花弄。

盲风怪雨一时清,又阻扁舟两日程。
天意似将留客住,明朝浮海看清明。